时间: 2025-04-30 23:4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4:56
楛耕伤岁(kǔ yún shāng su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粗劣的耕作伤害了年成”。其中,“楛”指的是粗劣、不精细,“耕”即耕作,“伤”表示损害,“岁”指年成、收成。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做事不认真、不细致,最终导致不良后果。
在文学作品中,楛耕伤岁常用来批评那些工作态度不端正、敷衍了事的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农业或管理学中,它可以用来强调细致和认真的重要性。
楛耕伤岁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楛耕伤岁,楛射伤正。”原意是指粗劣的耕作和射箭都会损害正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形容做事不认真导致不良后果。
在传统文化中,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因此与农业相关的成语往往具有深刻的道德和哲学意义。楛耕伤岁**强调了细致和认真的工作态度,这在任何社会和职业中都是被推崇的。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警示的感觉,提醒人们不要因为一时的懒惰或敷衍而损害长远利益。它让人联想到辛勤耕作的农民和他们对土地的敬畏。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工作不认真而导致项目失败的案例。这让我深刻理解到楛耕伤岁的含义,并在之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细节和质量。
在诗歌中,可以将楛耕伤岁融入对懒惰和敷衍的批评:
楛耕伤岁叹时光, 马虎终将自食殃。 细水长流方为道, 精益求精是正章。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农民在田间粗劣地耕作,结果庄稼长势不佳。这样的画面让人联想到楛耕伤岁的含义。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老一辈人讲述耕作经验时的谆谆教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意指及时的小修补可以避免大问题。虽然不完全对应,但都强调了及时和细致的重要性。
楛耕伤岁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做事态度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注重细节,认真对待每一件事,避免因为一时的疏忽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1.
【楛】
(形声。从木,苦声。(hù)本义:①一种树。《说文》:“楛木也。”《韩非子·十过》:“有楛高至于丈。”②谓器物粗劣不坚固)。
粗劣的,粗制滥造的。
【引证】
《荀子·议兵》-械用兵革窳楛不便利者弱。 、 《荀子·王霸》-百工莫不忠信而不楛矣。 、 《荀子·富国》-芒轫楛。 、 《荀子·天论》。注:“谓粗恶不精也。”-楛耕伤稼。
【组词】
楛僈、 楛耕伤稼、 楛窳
2.
【耘】
(形声。从耒(lěi),云声。本义:除草)。
同本义。
【引证】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植杖而耘耔。
【组词】
耘艾、 耘耔、 耘治、 耘爪、 耘秽、 耘籽
3.
【伤】
(形声。从人,塲(shāng)省声。本义:皮肉破损处;创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伤,创也。 、 《礼记·月令》。注:“创之浅者曰伤。”-命理瞻伤。 、 《左传·襄公十七年》-以杙抉其伤。 、 《左传·哀公元年》-无面伤。 、 《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斵之,尽垩而鼻不伤。 、 《庄子·人间世》-咶其叶,则口烂而受伤。 、 《荀子·正论》-则援剑戟而逐之,不避死伤。 、 清·方苞《狱中杂记》-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
【组词】
枪伤;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负伤;轻伤;重伤;遍体鳞伤;死伤;刀伤;烧伤,灼伤;烫伤;冻伤
4.
【岁】
(形声。小篆字形。从步,戌(xū)声。“步”有经历的意思。古音“岁、戌”迭韵。本义:岁星。即木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岁,木星也。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岁在星纪。
【组词】
岁君、 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