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7:22
“专诛”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专门针对某人或某事进行严厉的惩罚或打击。它通常含有强烈的针对性、目的性和惩罚性。
在文学作品中,“专诛”可能用来描述一个角色对另一个角色的复仇或正义的执行,强调其行为的专一性和决心。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法律或政治讨论中,可能会用来描述对特定犯罪行为或政治行为的严厉打击。
“专诛”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专”(专门、专一)和“诛”(惩罚、杀戮)组成。在古代汉语中,“诛”字常用于指代对罪犯的惩罚,而“专”则强调了这种惩罚的针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变化,但其核心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专诛”可能与正义和法律的执行相关联,强调对违法行为的严厉打击。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与反腐、法律执行等社会议题相关。
“专诛”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强烈的正义感和决心,同时也可能引发对严厉惩罚的恐惧或不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律的威严和不可侵犯性。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法律、政治或社会问题时,可能会用到。例如,在讨论反腐斗争时,可能会提到“专诛贪官”。
在诗歌中,可以将“专诛”融入对正义的赞颂或对罪恶的抨击中:
正义之剑高悬,专诛邪恶之徒, 法律之光普照,不容一丝污浊。
视觉上,“专诛”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法官的锤子、警察的徽章等象征法律和正义的图像。听觉上,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的宣判声、警笛声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argeted punishment”或“specific sanction”,但这些表达没有“专诛”那种强烈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专诛”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特定的文化和法律含义,强调对特定行为的严厉惩罚。它在法律、政治和社会讨论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传达出强烈的正义感和决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对法律和正义的态度。
1.
【专】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右边象纺塼(zhuān)形,即“叀(zhuan);左边是手(寸),合起来为用手纺织。“叀”兼作声符。本义:纺锤)。
纺专,收丝器。
【引证】
《说文》。字亦作塼,作甎,俗作磚。-专,纺专。 、 《诗·小雅·斯干》。传:“瓦,纺塼也。”按,原始的陶制纺锤。-载弄之瓦。
2.
【诛】
(形声。从言,朱声。本义:声讨、谴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诛,讨也。 、 《白虎通》-诛,代。诛犹责也。 、 《周礼·太宰》-诛以驭其过。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诛求无厌。 、 《礼记·曲礼》。注:“罚也。”-齿路马有诛。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理,曹其首也。 、 《论语·公冶长》-于予与何诛? 、 汉·桓宽《盐铁论·本议》-甚悖逆不轨,宜诛讨之日久矣。
【组词】
诛放、 诛远、 诛惩、 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