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1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17:12
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策略的史书。它并非由一人一时所著,而是由后世学者搜集整理当时各国策士的言论和策略汇编而成。书中内容丰富,包括了各种政治谋略、外交手段、军事策略等,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复杂关系和智谋斗争。
在文学中,《战国策》常被引用作为历史典故,用以说明政治智慧或策略的重要性。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战国策”来比喻复杂的策略或计谋。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它则是研究战国时期政治策略的重要文献。
同义词:策略书、智谋集、政治谋略 反义词:直率言论、坦诚对话、无计可施
《战国策》的名称来源于其内容主要是战国时期的策略和计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本书成为了研究战国时期的重要文献,其名称也成为了代表那个时代策略智慧的代名词。
在中国文化中,《战国策》被视为智慧和策略的象征,它不仅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政治斗争,也影响了后世的政治思想和策略运用。在社会背景中,它提醒人们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需要运用智慧和策略。
《战国策》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好奇。它让我联想到那个时代的智者们如何在乱世中运用智慧生存和发展,这种智慧和策略的运用在今天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
1.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战,斗也。 、 《左传·庄公十一年》-皆陈曰战。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春秋敌者言战。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乐府诗集·木兰诗》-将军百战死。 、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技击利巷战。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普法交战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组词】
征战、 战阀、 战垒
2.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3.
【策】
(形声。从竹,朿(cì)声。“朿”,指带有芒刺的植物,作“策”的声符,同时兼表字义。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
同本义。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
【引证】
《考工记·舟人》-軓前十尺而策半之。 、 《礼记·曲礼》-则仆执策立于马前。 、 《左传·文公十三年》-绕朝赠之以策。 、 《左传·襄公十七年》-左师为已短策。 、 《汉书·王褒传》-伤吻敝策。 、 《战国策·赵策》-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 、 唐·韩愈《杂说》-执策而临之。 、 汉·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
【组词】
策辔、 策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