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47: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47:29
毁冠裂裳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毁坏帽子,撕裂衣服”。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极端的愤怒或决心,以至于不惜破坏自己的衣物,表达一种极端的情绪或决心。
在文学作品中,毁冠裂裳 常用来描绘人物在极度愤怒或绝望时的行为,以此来强化情感的表达。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文化讨论中,它可能会被提及,用来说明古代人物的情感状态。
同义词:撕心裂肺、痛不欲生 反义词:心平气和、泰然自若
毁冠裂裳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具体出处不详,但在许多古代文献和历史记载中都有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在传统文化中,衣物被视为个人尊严和身份的象征。因此,毁冠裂裳 这一行为不仅是对物质的破坏,更是对自我尊严的极端表达。在某些历史中,这个成语被用来描述那些为了正义或理想而不惜牺牲个人尊严的人物。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震撼和同情。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极端情况下仍然坚持自己信念的人,他们的决心和勇气令人敬佩。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这个成语,但在阅读历史书籍或观看历史剧时,我常常会遇到这个成语,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情感和行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当风暴来临,我毁冠裂裳,
不为逃避,只为迎接那狂风的力量。
想象一个人在愤怒中撕裂自己的衣物,这个画面充满了力量和决绝。配合上激昂的音乐,可以增强这种情感的表达。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撕裂自己的衣服”(rend one's garments),这也是一种表达极度悲伤或愤怒的行为,但在现代西方社会中,这种行为更多是象征性的,而非实际的。
毁冠裂裳 这个成语虽然不常在日常对话中使用,但它是一个强有力的表达工具,能够传达极端的情感和决心。了解和掌握这个成语,对于深入理解**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譬如有一批人是为要拥护中国的旧礼教、旧道德,以为新文字运动是~的叛逆。
1.
【毁】
(形声。从“土”,表示与瓦器有关。本义:瓦器缺损)。
毁坏;破坏。
【引证】
《列子·汤问》-毁山一毛。 、 《论语·季氏》-毁于椟中。 、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毁其盆。 、 《说文》。段注:“缺者,器破也,因为凡破之称。”-毁,缺也。 、 《小尔雅·广言》-毁,坏也。 、 《孝经·开宗明义》-不敢毁伤。 、 《易·说卦传》-兑为毁折。 、 《春秋·文公十六年》-毁泉台。 、 《左传·文公十八年》-毁信废忠。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 、 《孙子·谋攻》-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组词】
毁弃、 毁节、 毁车杀马、 毁夷
2.
【冠】
戴;戴帽子。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 、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组词】
沐猴而冠;冠带、 冠巾、 冠狗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引证】
《史记·萧相国世家》-位冠群臣,声施后世。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组词】
冠带医生、 冠首、 冠绝、 冠伦
3. 【裂】
4. 【裳】 ——用于“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