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1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10:42
“扪心清夜”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寂静的夜晚自我反省。其中,“扪心”指的是按住胸口,表示自我反省或深思;“清夜”则指寂静的夜晚。整个成语强调在宁静的夜晚,人们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和内心审视。
在文学作品中,“扪心清夜”常用来描绘人物在夜深人静时的内心活动,表达对过去行为的反思或对未来的思考。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哲学讨论中,可能会提及这个概念。
“扪心清夜”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学,特别是在诗词和散文中常见。它的使用历史悠久,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相对较低,更多出现在文学作品或深度讨论中。
在**文化中,夜晚常被视为思考和反省的理想时刻,这与“扪心清夜”的意境相符。这种文化背景强调了在宁静中寻找内心平静和智慧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宁静、深沉的感觉,让人联想到独自一人在夜晚思考人生和未来的场景。它激发了一种内省和自我提升的情感。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面临重要决策时使用“扪心清夜”的方式来帮助自己冷静思考,确保做出的选择符合自己的内心和长远利益。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扪心清夜,星辰为伴,
思绪如织,心海无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独自坐在窗前,窗外是宁静的夜空和闪烁的星星。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的钢琴曲或自然声音,如风声和虫鸣,来增强这种宁静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idnight introspection”或“soul-searching at nigh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境相似,都是在夜晚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
“扪心清夜”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更是一种生活哲学,鼓励人们在宁静中寻找自我,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反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深度和美感。
试问他:‘扪心清夜,衾影里,羞也么咦?’
1.
【扪】
(形声。从手,门声。本义:执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扪,抚持也。 、 《诗·大雅·抑》。注:“扪,持也。”-莫扪朕舌。
【组词】
扪舌、 扪虱、 扪月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4.
【夜】
(形声。金文字形。从月,亦声。本义:从天黑到天亮的时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 、 《广雅》-夜,暮也。 、 《周礼·鸡人》。注:“夜,夜漏未尽,鸡鸣时也。”-夜呼旦。 、 《左传·庄公七年》。疏;“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辛卯夜,恒星不见。 、 《周髀算经》-夜者阴。 、 《诗·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 《乐府诗集·木兰诗》-昨夜见军帖。 、 《世说新语·自新》-三日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