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9:18
流动:指液体或气体等物质因受外力作用而改变位置或形态,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也可以比喻性地指人员、资金、信息等在不同地点或领域之间的转移或变动。
“流动”一词源于古汉语,其基本含义自古至今变化不大,主要用于描述物质的**状态。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范围更加广泛,不仅限于物理现象,还扩展到社会经济等多个领域。
在**文化中,“流动”常与自然和谐、生命不息等概念相联系,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寓意事物应保持动态变化以维持活力。在社会经济层面,人口流动、资金流动等现象对社会结构和经济政策有着深远影响。
“流动”一词给人以动态、变化的感觉,常与生命力、活力等正面情感相联系。同时,它也可能引发对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担忧。
在个人生活中,“流动”可以体现在职业选择、居住地变动等方面,反映了个人对生活多样性和发展机会的追求。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流动的河水,带走了青春的容颜,留下了智慧的痕迹。”
在英语中,“流动”可以对应为“flow”或“circulation”,在不同文化中,这一概念都与自然现象、社会经济活动等紧密相关。
“流动”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不仅描述了物质的基本*,也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动态变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灵活运用“流动”这一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
1.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
2.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