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3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35:53
燃烧瓶:燃烧瓶是一种装有易燃液体(如汽油)的瓶子,通常用于投掷以制造火势或破坏。它是一种简易的燃烧武器,常在抗议、暴乱或战争中被使用。
燃烧瓶的词源较为直接,由“燃烧”和“瓶”两个词组成,描述了其基本功能和形态。在历史上,燃烧瓶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但随着现代化学的发展,其制作和使用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燃烧瓶的意义和影响各异。在一些社会**中,它可能被视为反抗压迫的象征;而在其他情况下,它则被视为暴力和破坏的工具。
燃烧瓶通常引发负面情感,如恐惧、愤怒和不安。它与暴力、破坏和混乱的联想紧密相关,可能影响人们对社会稳定和安全的看法。
在个人经历中,燃烧瓶可能与新闻报道中的抗议活动或历史课程中的战争相关联。例如,在讨论历史上的某次时,燃烧瓶可能被提及作为**的一部分。
在诗歌中,燃烧瓶可以被用来象征激情或革命:
燃烧瓶在夜空中划过, 火焰如同愤怒的灵魂, 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燃烧瓶的视觉联想通常是火焰和烟雾,而听觉联想则是玻璃破碎的声音和火焰燃烧的噼啪声。这些联想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音乐来强化。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燃烧瓶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和使用情况相似。例如,在英语中,它可能被称为“Molotov cocktail”。
燃烧瓶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物理对象,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其多重含义和使用语境对于准确传达信息至关重要。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这一词汇在不同场合下的恰当应用。
1.
【燃】
(形声。从火,然声。“然”有表意作用。本作“然”。“燃”是后起字。本义:燃烧)。
同本义。
【引证】
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组词】
燃藜图、 燃灰、 燃灼、 燃顶
2.
【烧】
(形声。从火,尧声。本义:使物着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烧,爇也。 、 《礼记·内则》。注:“烧烟,于火中也。”-雏烧。 、 《管子·轻重甲》。注:“猎而行火曰烧。”-齐之北泽烧火。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资治通鉴》-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组词】
干柴好烧;他把衣服烧了一个洞;烧葬、 烧丹炼汞、 烧糊了卷子、 烧埋钱、 烧冷灶、 烧利市、 烧琴煮鹤
3.
【瓶】
(形声。从瓦,并声。《说文》本从缶。缶(fǒu),瓦器,即陶制器皿。本义:汲水器)。
古代比缶小的容器,用以汲水,也用以盛酒食。
【引证】
《说文》-瓶,瓮也。(瓮,汲瓶也)。 、 《方言》五-缶其小者谓之瓶。 、 《易·井》-羸其瓶。 、 《仪礼·士丧礼》-新盆槃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