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19: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19:26
出粜(chū tiào)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农业经济领域,指的是农民将自己收获的粮食出售给粮商或市场。这个词汇中的“出”表示“出售”或“卖出”,而“粜”特指卖出粮食。
出粜一词主要在农业相关的语境中使用,尤其是在描述农民与粮食市场互动的场景中。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描绘农村生活的细节,或者反映农民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农业专业领域或政策讨论中较为常见。
同义词:出售、卖粮、售粮 反义词:收购、买粮、购粮
出粜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出”和“粜”两个字组成,其中“粜”字古已有之,专门指卖出粮食。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在描述粮食交易的基本含义上保持一致。
在,农业一直是社会经济的基础,因此出粜**这个词汇反映了农民与市场之间的基本经济活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农民出粜粮食的方式和条件可能会有所不同,这反映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出粜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农村的田园风光、农民的辛勤劳动以及粮食丰收的喜悦。同时,它也可能引发对农民经济状况的关注和对农业政策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有过与农民或农业相关的交流,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出粜这个词汇,例如在参与农村调研或农业项目时。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金黄的麦浪翻滚,
农民的笑脸如花,
出粜的粮食,
是汗水与希望的结晶。
出粜可能让人联想到金黄色的麦田、忙碌的粮仓和农民的交谈声,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这个词的生动画面。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出粜的词汇,但类似的农业经济活动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只是表达方式不同。
出粜这个词汇虽然特定于农业经济领域,但它反映了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生产和交易活动。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农业经济和农民的生活状态,对于语言学*和表达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