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8 17:2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8 17:22:54
夜深人静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夜晚很深,四周非常安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夜晚非常安静,没有噪音,适合思考或进行需要安静环境的活动。
“夜深人静”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历史长河中保持相对稳定。它反映了古人对夜晚宁静状态的观察和描述,这种描述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夜晚常常被赋予一种神秘和深邃的色彩,而“夜深人静”则强调了这种宁静和深沉。这种文化背景使得这个成语在描述个人内心世界或重要时刻时尤为适用。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一种宁静和深沉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独自思考、反思或创作的场景。在喧嚣的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时刻显得尤为珍贵。
在我的生活中,每当夜深人静时,我常常会利用这段时间进行阅读或写作,因为这个时候的安静环境有助于我集中注意力,深入思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星光点点,思绪如潮,笔下生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夜晚星空和安静街道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的钢琴曲或自然声音,如风声、虫鸣,来增强“夜深人静”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 the dead of night”,虽然意思相近,但“夜深人静”更强调宁静和深沉的氛围。
“夜深人静”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个时间点和环境状态,还蕴含了深沉和宁静的情感色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特定时刻的氛围和情感。
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期。
听到月高初更后,果然弦索齐鸣。恰喜禁垣,~,琤璁齐应。(清·洪昇《长生殿·偷曲》)
1.
【夜】
(形声。金文字形。从月,亦声。本义:从天黑到天亮的时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 、 《广雅》-夜,暮也。 、 《周礼·鸡人》。注:“夜,夜漏未尽,鸡鸣时也。”-夜呼旦。 、 《左传·庄公七年》。疏;“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辛卯夜,恒星不见。 、 《周髀算经》-夜者阴。 、 《诗·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 《乐府诗集·木兰诗》-昨夜见军帖。 、 《世说新语·自新》-三日三夜。
2.
【深】
(形声。从水,深声(shēn)。本是河流名。深浅的深,本作“深”。本义:水名)。
古水名 。即今湘水支流之一的潇水。今潇水上源至江华县一段仍称深水。
【引证】
《说文》-深,深水。出桂阳南平,西入营道。
3.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4.
【静】
(形声。从青,争声。本义:彩色分布适当)。
安静;宁静。
【引证】
《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 、 《国语·晋语》-宵静女德,以伏蛊慝。 、 《吕氏春秋·音律》-本朝不静。 、 《吕氏春秋·审分》-静乃明几。 、 《诗·郑风·女曰鸡鸣》-莫不静好。 、 晋·支遁《八关斋会诗序》-清和肃穆,莫不静畅。
【组词】
静雅、 静鞭、 静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