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01: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01:12
墓道:指通往墓穴的道路或通道,通常用于古代帝王、贵族或重要人物的陵墓中。它不仅是实际的通道,也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道路。
墓道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墓”和“道”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墓道是陵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墓道象征着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道路,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是死者安息之地,也是生者对死者的一种纪念和尊重。
墓道常常带有一种庄严、神秘和悲伤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沉淀、生命的无常和死亡的必然。
在参观秦始皇陵时,我亲眼见到了宏伟的墓道,感受到了古代帝王的威严和历史的厚重。
在诗歌中,墓道可以被描绘为:
幽暗的墓道,历史的回声,
石壁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
墓道的视觉联想通常是幽暗、深邃的通道,而听觉联想可能是回荡的风声或脚步声。
在不同文化中,墓道的概念和象征意义有所不同。例如,在埃及文化中,墓道可能与金字塔和法老的陵墓相关,而在西方文化中,墓道可能与哥特式教堂的地下墓室相关。
墓道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具有实际的含义,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情感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墓】
(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墓。泛指坟墓)。
同本义。后不加区别,统称作墓。
【引证】
《说文》-墓,丘也。 、 《广雅》-墓,冢也。 、 《论衡·讥日》-墓,土也。 、 《周礼·墓大夫》注-冢茔之地。 、 《礼记·曲礼》-适墓不登垄。 、 《礼记·檀弓》。注:“墓谓兆域,今之封茔也。”-古也墓而不坟。 、 《古诗十九首》-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 《礼记·檀弓上》-古也墓而不坟。 、 张溥《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组词】
墓庐、 墓隧、 墓堂、 墓庭
2.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