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0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09:12
词汇“燔器”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专业化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分析:
“燔器”一词由两个汉字组成:“燔”和“器”。
结合起来,“燔器”可能指的是用于焚烧祭品的器具,或者是在某种仪式中用于焚烧的特殊器具。
由于“燔器”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可能非常低。在古代文献或**仪式的描述中可能会出现。例如,在描述古代祭祀活动时,可能会提到使用“燔器”。
“燔器”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祭祀*俗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词汇可能逐渐从日常语言中消失,只在特定的文献或研究领域中保留。
在古代,祭祀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涉及到、政治和社会秩序。因此,“燔器”作为祭祀活动中的一部分,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信仰和仪式规范。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燔器”可能带有一种神秘和庄严的情感。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祭祀场景,以及那种庄严而神圣的氛围。
由于“燔器”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接触到它。然而,对于研究古代文化或**仪式的人来说,这个词汇可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在创作中,可以将“燔器”融入到一个古代祭祀场景的描述中,增加作品的历史感和神秘感。
想象一下,一个古老的燔器在火光中闪烁,伴随着祭祀仪式的吟唱和鼓声,这种场景可能会带来一种古老而庄严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指的是用于类似目的的器具,例如在古埃及文化中的祭祀器具。
“燔器”作为一个生僻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和文化特点。对于学和研究古代文化的人来说,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仪式和信仰体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不常用,但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文化知识。
1.
【燔】
(形声。从火,番声。本义:焚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燔,爇也。从火,番声。与焚略同。 、 《列子·黄帝》-藉芿燔林。 、 《汉书·东方朔传》。注:“焚烧也。”-燔之于四通之衢。 、 《素问·生气通天论》-体若燔炭。 、 《庄子·盗跖》-抱木而燔死。 、 《史记·平津侯生父传》-燔其茏城。 、 《汉书·宣帝纪》-人民饥饿,相燔烧以求食。 、 《汉书·儒林传》-燔诗书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组词】
燔燎、 燔石、 燔刑、 燔燃、 燔销
2.
【器】
(会意。从犬。《说文》:“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物很多,用狗看守。本义:器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器乃凡器统称。”-器,皿也。 、 《老子》-天下神器。 、 《易·系辞》-形乃谓之器。 、 《周书·宝典》-物周为器。 、 《周礼·大行人》-其贡器物。 、 《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 、 《韩非子·十过》-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 、 《墨子·公输》-守圉之器。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肖于器邪。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盆器倾侧。 、 清·周容《芋老人传》-尽一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