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0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08:59
“放冷箭”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暗中射出冷箭,比喻在背后暗中伤害或攻击别人。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那些不光明正大、不直接面对对手的行为,而是采取隐蔽、阴险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放冷箭”常被用来描绘那些心机深沉、手段阴险的角色。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在背后说坏话或做坏事。在专业领域,如政治或商业竞争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那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同义词:暗箭伤人、背后中伤、阴谋诡计 反义词:光明正大、坦诚相待、直言不讳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放冷箭”更强调行为的隐蔽性和突然性,而“暗箭伤人”则更侧重于伤害的结果。反义词则强调行为的公开性和诚实性。
“放冷箭”这个成语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中,当时冷箭是指那些不带火光的箭,常用于夜间偷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扩展,用来比喻各种隐蔽的、不正当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因此“放冷箭”这种行为被视为小人的行径,不符合儒家倡导的道德规范。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仍然被用来批评那些不诚实、不正直的行为。
“放冷箭”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涉及到欺骗和背叛。这种行为可能会引起人们的愤怒和失望,因为它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同事或朋友在背后放冷箭的情况,这种经历可能会让人感到受伤和困惑,但也是成长和学*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机会。
在诗歌中,可以将“放冷箭”比喻为生活中的隐秘挑战:
生活如战场,冷箭不时来, 心怀坦荡者,何惧暗箭害。
在视觉上,可以联想到夜晚的战场,黑暗中突然射出的箭矢。在听觉上,可能是寂静中突然的箭矢破空声,或者是背后低语的恶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ab in the back”,意指在背后捅刀子,比喻背后伤害或背叛。这个表达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负面含义。
“放冷箭”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是一个描述行为的词汇,也是对人性中阴暗面的揭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行为。
你们休放冷箭,报复去,道有孔目孙荣特地拜见哥哥来。
我对于‘~’的解释,颇有些和他们一流不同,是说有人受伤,而不知这箭从什么地方射出。
1.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2.
【冷】
(形声。从仌(bīng),冰,令声。本义: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冷,寒也。 、 白居易《乌夜啼》-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
【组词】
冷香、 冷泉、 冷翠
3.
【箭】
(形声。从竹,前声。本义:竹名。箭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箭,矢竹也。 、 《周礼·职方氏》-其利金锡竹箭。 、 、 《礼记·礼器》-如竹箭之有筠也。 、 《仪礼·乡射礼记》-箭筹八十。
【组词】
箭笋、 箭茁、 箭萌、 箭筠子竹、 箭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