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1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7:42
词汇“析圭担爵”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成语,源自**古代的典籍,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含义。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析圭担爵”字面意思是指分解玉圭,承担爵位。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因功绩卓著而获得高官厚禄,或者指人因才能出众而被提拔到高位。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赞扬某人的才能和成就,如在历史小说中描述某位功臣被封赏的情景。在口语中,这个成语不常用,因为它具有较强的文言色彩和特定的历史背景。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会被用来分析古代的官职制度和封赏制度。
同义词:封官进爵、升官发财 反义词:贬官降职、削职为民
“析圭担爵”源自古代的封赏制度,圭是古代的一种玉制礼器,爵是古代的一种饮酒器,也是爵位的象征。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功臣的奖赏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形容人因功绩而获得高位。
在**古代社会,封赏制度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手段,通过给予功臣高官厚禄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稳定。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权力结构。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荣誉、成就和尊重。它激励人们追求卓越,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人物或古代官职制度时,可以作为一个有用的参考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析圭担爵”融入到一个历史背景的故事中,描述主人公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结合古代的玉圭和爵位的图像,可以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宫廷和仪式,以及那种庄重和尊贵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观念,如因功绩而获得荣誉和地位,是普遍存在的。
“析圭担爵”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成语,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的封赏制度,也体现了人们对荣誉和成就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化和历史。
命将徂征,四年三学举,绝无寸功。或高卧而归,或安行以返。析圭担爵,优游朝行,辇帛舆金,充牣私室。
1.
【析】
(会意。从木,从斤。用斧子劈开木头。本义:劈,劈木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析,破木也。 、 《声类》-析,劈也。 、 《诗·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 明·方孝孺《双桂轩铭》-扶桑可薪,析木可焚,是桂永存。
【组词】
析木、 析薪
2.
【圭】
(会意。“从重土”。本义:古玉器名。长条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中国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又作珪)。
同本义。
【引证】
《白虎通》-瑞贽珪者兑上。 、 《庄子·马蹄》。李注:“锐上方下曰珪。”-孰为珪璋。 、 《周礼·大宗伯》。注:“圭锐象春物初生。”-以青圭礼东方。 、 《左传·哀公十四年》。注:“守邑符信。”-司马牛致其邑与珪焉。 、 《汉书·郊祀志上》-圭币(帛)俎豆(均为祭器)。
【组词】
圭瑞、 圭壁
3.
【担】
扁担和挂在两头的东西。
【引证】
《楚辞·哀时命》。注:“荷曰担。”-负担荷以丈尺兮。 、 宋·欧阳修《归田录》-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组词】
挑担;担仗、 担头、 货郎担
中国重量单位。旧制一百斤为一担,今以百市斤为一市担。
【引证】
李颀《别梁鍠》-但闻行路吟新诗,不叹举家无担石。
4.
【爵】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古代饮酒器。本义:古代酒器。青铜制)。
盛酒的礼器,形似雀,青铜制,有流、两柱、三足,用以温酒或盛酒,盛行于殷代和西周初期。
【引证】
《说文》-爵,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 、 《仪礼·特牲礼》-实二爵。 、 《仪礼·明堂位》-殷以斝,周以爵。 、 《诗·大雅·行苇》-洗爵奠斝。 、 《左传·庄公二十一年》-虢公请器,王与之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