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3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31:14
战兢(zhàn jīng)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形容因害怕或紧张而身体微微颤抖的状态。它通常用来描述人在面对危险、压力或重大**时的生理反应。
“战兢”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战”指的是战斗或斗争,“兢”则有小心谨慎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压力或危险时的紧张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战兢有时被用来形容人在面对权威或重大时的敬畏和紧张。例如,古代臣子在**面前可能会表现出战兢的状态。
战兢这个词给人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面对未知或重大挑战时的内心波动,以及那种想要逃避却又无法逃避的无奈。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战兢这个词让我想起了大学时期的期末考试。面对厚厚的复*资料和即将到来的考试,我常常感到战兢,担心自己无法应对。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战兢:
夜深人静时,
心战兢如鹿撞。
梦回旧时光,
泪湿枕边裳。
战兢让我联想到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紧张的背景音乐,如心跳声或急促的鼓点。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rembling with fear”或“shaking with anxiety”,这些表达都传达了因恐惧或紧张而引起的身体颤动。
战兢这个词在描述人的紧张和恐惧状态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生理上的颤抖,还反映了内心的不安和焦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战兢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状态。
1.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战,斗也。 、 《左传·庄公十一年》-皆陈曰战。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春秋敌者言战。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乐府诗集·木兰诗》-将军百战死。 、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技击利巷战。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普法交战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组词】
征战、 战阀、 战垒
2.
【兢】
(象形。金文字形,象二人头顶重物形。头上戴着重物,故常戒惕小心。本义:小心谨慎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组词】
兢惕、 兢持、 兢兢切切、 兢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