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0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08:26
垂钩:字面意思是指垂下的钩子,通常用来形容钩子或其他类似形状的物体垂直悬挂或放置的状态。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它可以比喻性地指代任何垂直或悬挂的状态,或者是一种等待捕捉或连接的动作。
“垂钩”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垂”和“钩”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垂直和钩状物。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表达已经存在,用于描述具体的物体状态。随着语言的发展,其比喻意义也逐渐丰富。
在渔业文化中,“垂钩”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象征着耐心和期待。在现代社会,它也可能被用来比喻生活中的等待或准备状态。
“垂钩”给人一种安静、等待的感觉,可能联想到宁静的湖面、渔夫的耐心,或者是某种悬而未决的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看到门后的垂钩上挂着钥匙或外套,这种简单的装置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垂钩”:
湖面如镜,垂钩静候,
鱼儿的心跳,在水下悄悄。
想象一幅画面:夕阳下,渔夫的垂钩在湖面上轻轻摇晃,水波荡漾,伴随着微风和鸟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期待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anging hook”或“pendant hook”,虽然在具体用法上有所不同,但基本概念相似。
“垂钩”这个词汇虽然简单,但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丰富的应用。它不仅描述了具体的物体状态,还蕴含了等待和期待的情感。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灵活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1.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2.
【钩】
(会意。从金,从句,句亦声。“句”(gōu),弯曲。也具有表意作用。本义:衣带上的钩。引申为“ 钓鱼或挂物用的钩”)。
形状弯曲,用于探取、悬挂器物的用品。可分为钓钩、挂钩、带钩等。
【引证】
《说文》。韵会引作“曲鉤也。”-鉤,曲也。 、 《玉篇》-鉤,曲也,所以鉤悬物也。 、 《周礼·春官·巾车》-金路鉤。 、 《国语·晋语》。注:“带鉤也。”-申孙之矢,集于桓鉤。 、 《孟子》-岂谓一鉤金。 、 《庄子·胠箧》-窃鉤者诛。 、 《诗·大雅·皇矣》。传:“鉤梯也,所以引上城者。”-以尔鉤援。 、 《汉书·韩延寿传》。注:“兵器也。”-作刀剑鉤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