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9:28
“佼人”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其字面意思指的是优秀的人或杰出的人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佼”字有美好、出众的意思,因此“佼人”可以理解为指那些在某个领域或方面表现出色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佼人”可能用来形容那些才华横溢、成就非凡的人物,如诗人、学者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正式或文学性较强的语境中,仍可能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学术界或艺术界,可能会用“佼人”来指代那些在该领域内取得显著成就的人。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佼人”更偏向于文学或正式语境中的使用,而“杰出人物”和“优秀人才”则更为通用。反义词则反映了与“佼人”相对的普通或不出众的状态。
“佼”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美好、出众。随着时间的推移,“佼人”一词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学或正式的语境中仍被保留。
在**传统文化中,对于“佼人”的赞美和推崇体现了对才华和成就的尊重。在现代社会,虽然这个词汇的使用不如一些更常见的词汇频繁,但它仍然承载着对优秀人才的敬意。
“佼人”一词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那些在各自领域内取得卓越成就的人物。它激发人们对优秀和卓越的向往和追求。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阅读文学作品或参与学术讨论时遇到“佼人”这个词汇,它常常用来形容那些在自己领域内有着显著贡献的人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星辰之下,佼人独步,才华如流星划破夜空。”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那些在颁奖典礼上接受荣誉的杰出人物,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掌声和赞誉。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eminent person”或“outstanding individual”,它们在意义上与“佼人”相近,但在使用频率和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佼人”是一个富有文学色彩和正式感的词汇,它不仅指代了优秀和杰出,还承载了对这些品质的尊重和赞美。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精确性和美感。
1.
【佼】
(形声。从人,交声。本义:美好)。
同本义。
【引证】
《诗·陈风·月出》。朱注:“佼人,美人也。”释文:“佼,本作姣。”-佼人僚兮。 、 《荀子·成相》注:“佼,亦好也。”-君子由之佼以好。 、 《礼记·月令》。注:“谓形容佼好。”-养壮佼。 、 《孔子家语·入官》。注:“犹好也。”-量之无佼民之辞。 、 《墨子·尚贤中》-面目佼好则使之。 、 《论衡·骨相》-陈平贫而饮食不足,貌体佼好。 、 《论衡·上世之人》-侗长佼好。 、 《后汉书·刘盆子传》。李贤注:“言佼佼者,凡佣之人稍为胜也。”-卿所谓铁中铮铮,庸中佼佼者也。
【组词】
佼人、 佼好、 佼易、 佼健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