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2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25:14
垂露书: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术语,它可能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术语或者是某个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词汇。从字面上理解,“垂露”可以联想到露水垂直滴落的样子,而“书”则通常指书籍或书写。因此,如果将“垂露书”理解为一种书写风格或书籍类型,它可能指的是一种细腻、柔和或带有自然美感的书写或书籍设计。
由于“垂露书”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种优雅的书写风格或书籍装帧;在口语中,如果有人提到“垂露书”,可能需要进一步的上下文来确定其确切含义;在专业领域,如书法或书籍设计,它可能指的是一种特定的技术或风格。
同义词:细腻书、柔美书、自然书 反义词:粗犷书、刚硬书、机械书
由于“垂露书”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可能不明确。如果它是一个特定文化或社群中的术语,那么它的起源可能与该文化或社群的特定审美或技术有关。
如果“垂露书”是在某个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词汇,它可能反映了该文化对自然美、细腻工艺或优雅风格的追求。
提到“垂露书”,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清晨的露水、自然的美丽和宁静的氛围。这种词汇可能会激发人们对自然和艺术的欣赏,以及对细节和精致工艺的尊重。
由于“垂露书”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个人应用可能有限。但如果在一个特定的社群或文化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某种特定的艺术作品或书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她的笔触如垂露书,细腻而温柔,每一划都是对自然的颂歌。”
视觉上,“垂露书”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晨的露水滴落在叶片上的画面,或者是细腻的书法作品。听觉上,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清晨的鸟鸣或轻柔的风声。
由于“垂露书”不是一个普遍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如果存在类似的表达,可能需要具体的文化背景来解释。
“垂露书”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探索特定文化审美和技术的可能性。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特定文化对自然美和艺术表达的追求。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形式。
1.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2. 【露】
3.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