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2:44
词汇“申酌”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文雅和书面化的词汇,主要用于正式或文学性的语境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申酌”进行分析:
“申酌”的字面意思是仔细考虑、斟酌。其中,“申”有陈述、说明的含义,“酌”则指斟酌、考虑。结合起来,“申酌”强调在陈述或表达之前,对事情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权衡。
“申酌”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至今仍保留其书面和文雅的特性。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使用“申酌”的例子,显示其历史悠久。
在**传统文化中,重视“三思而后行”的观念,因此“申酌”这一词汇体现了这种深思熟虑的文化价值观。
“申酌”给人一种稳重、谨慎的印象,使用该词汇时,往往能传达出说话者对事情的认真态度和责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较少遇到需要使用“申酌”的场合,但在撰写正式报告或进行重要决策时,会意识到这种深思熟虑的态度是非常必要的。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申酌”来表达对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
岁月如梭,人生路长,
每一步,皆需申酌。
风起云涌,心自安详,
决策间,智慧闪光。
想象一个智者在静谧的书房中,烛光摇曳,他手持书卷,眉头微皱,似乎在深思熟虑。这样的画面可以很好地体现“申酌”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onder”或“deliberate”,但这些词汇在语境和语感上与“申酌”有所不同,更侧重于思考的过程而非慎重。
“申酌”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深思熟虑的态度,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重视谨慎和智慧的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提升表达的深度和文雅度。
1.
【申】
(指事。从臼,自持。从丨。身体。与寅同意。本义: 束身)。
同本义;约束。
【引证】
《说文》-申,束身也。 、 《淮南子·原道》。注:“束也。”-约车申辕。 、 《汉书·韦元成传》。注:“言自约束也。”-畏忌自申。 、 《汉书·元帝纪》-勒兵申教令。 、 《礼记·杂记》-朱绿带申加大带于上。 、 曹植《洛神赋》-申体防以自持。
【组词】
申束
2.
【酌】
(形声。从酉(yǒu),从勺,勺亦声。从“酉”与酒有关。本义:斟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酌,盛酒行觞也。 、 《仪礼·有司彻》。-尸升,坐取爵酌。 、 《礼记·曲礼》-酒曰清酌。 、 《礼记·郊特牲》-缩酌用茅。 、 《公羊传·僖公八年》-盖酌之也。 、 《周礼·夏官》-及祭,酌仆。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 、 唐·李朝威《柳毅传》-因命酌互举。 、 宋·欧阳修《归田录》-以我酌油知之。 、 欧阳修《卖油翁》-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 《汉书·盖宽饶传》-无多酌我,我乃酒狂。
【组词】
酌献、 酌羽、 酌言、 酌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