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4:23
词汇“申闻”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现代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申”可以理解为陈述、说明,而“闻”通常指听闻、消息。结合起来,“申闻”可能指的是陈述或传达消息的行为。
由于“申闻”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或特定专业领域(如法律、历史文献)中可能会有所出现,用于描述正式的报告或传达信息的行为。
“申”和“闻”都是古代汉语中的常用字。在古代,“申”有陈述、说明的意思,而“闻”则指听闻、消息。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可能源自古代文献中的用法,但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
在古代**,信息的传递和报告往往有严格的等级和程序,因此“申闻”可能涉及到正式和严肃的场合。在现代社会,这种词汇的使用已经大大减少,更多地被其他更常用的词汇所替代。
由于“申闻”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给人一种古老、正式的感觉。在现代语境中,使用这个词汇可能会显得有些古板或不合时宜。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遇到或使用“申闻”这个词汇。它更多地出现在学术研究或古代文献的阅读中。
在创作中,可以将“申闻”用于描述一个古代场景,如:“他手持竹简,申闻于王,详细陈述了边疆的战况。”
由于“申闻”涉及正式的报告行为,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官员手持文书,严肃地向君主报告的场景。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申闻”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report”或“inform”可以传达相似的意思。
“申闻”是一个具有古代色彩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信息传递的正式性和严肃性。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不常用,但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
1.
【申】
(指事。从臼,自持。从丨。身体。与寅同意。本义: 束身)。
同本义;约束。
【引证】
《说文》-申,束身也。 、 《淮南子·原道》。注:“束也。”-约车申辕。 、 《汉书·韦元成传》。注:“言自约束也。”-畏忌自申。 、 《汉书·元帝纪》-勒兵申教令。 、 《礼记·杂记》-朱绿带申加大带于上。 、 曹植《洛神赋》-申体防以自持。
【组词】
申束
2.
【闻】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闻,知声也。 、 《墨子经上》-闻耳之聪也。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屈原《九歌·湘夫人》-闻佳人兮召予。 、 《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 《后汉书·列女传》-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闻屏障中。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组词】
闻声不食、 闻所不闻、 闻风响应、 闻雷失箸、 闻鸡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