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17:0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17:00:54
词汇“申达”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来源于古代汉语,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申达”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申述并传达”,其中“申”有申述、说明的意思,“达”则表示传达、到达。结合起来,这个词通常指明确地表达并传递某种信息或意图。
由于“申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场景较为有限。在古代文献或特定的法律、行政文书中可能会出现,用以表达正式的陈述和传达。
“申”在古代汉语中有申述、申辩的意思,如《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伸也,从口,从申”。“达”则有到达、通达之意。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申达”这个词汇,但其具体的历史演变和使用情况需要查阅更详细的文献资料。
在古代**,尤其是在官方文书和法律文书中,“申达”可能被用来表示正式的陈述和传达,体现了古代文书的正式性和严谨性。
由于“申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然而,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正式、严肃的场合,以及清晰、准确的表达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陈述”、“表达”等更为常见的词汇,而不是“申达”。然而,在特定的正式场合或写作中,使用“申达”可能会增加文本的正式感和严谨性。
在创作中,可以将“申达”用于描述某个角色在重要场合的正式陈述,如:“在国王的面前,他申达了自己的忠诚与决心。”
由于“申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立即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然而,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书的书写场景,或者是法庭上的正式陈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申达”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清晰传达的概念在各种语言中都有相应的表达方式。
“申达”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其主要意义在于正式的陈述和传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历史深度。然而,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更为常见和直观的词汇。
1.
【申】
(指事。从臼,自持。从丨。身体。与寅同意。本义: 束身)。
同本义;约束。
【引证】
《说文》-申,束身也。 、 《淮南子·原道》。注:“束也。”-约车申辕。 、 《汉书·韦元成传》。注:“言自约束也。”-畏忌自申。 、 《汉书·元帝纪》-勒兵申教令。 、 《礼记·杂记》-朱绿带申加大带于上。 、 曹植《洛神赋》-申体防以自持。
【组词】
申束
2.
【达】
(形声。从辵(chuò),羍声。本义:道路畅通)。
同本义。泛指畅通。
【引证】
《说文》-达,行不相遇也。 、 《广雅》-达,通也。 、 《礼记·内则》-左右达为夹室,所以相隔。 、 《国语·吴语》-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 、 《虞书》-达四聪。 、 《书·禹贡》-达于河。 、 《周礼·大宰》-七曰达吏。 、 《仪礼·士昏礼》-下达。 、 《礼记·中庸》-天下达道。 、 唐·李朝威《柳毅传》-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 、 清·方苞《狱中杂记》-屋极有窗以达气。
【组词】
四通八达;达越、 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