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4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42:59
词汇“浮誉”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浮誉”这一词汇的分析:
“浮誉”字面意思是指表面的、不实在的声誉或名声。其中,“浮”意味着表面、不深入或不稳固,“誉”则指声誉或赞誉。结合起来,“浮誉”指的是那种没有坚实基础、容易被忽视或遗忘的赞誉。
由于“浮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作品中可能出现,用以描述那些短暂或不真实的荣誉。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更为常见的词汇,如“虚名”、“假誉”等。
“浮誉”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浮”和“誉”两个汉字组成,没有复杂的演变历史。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使用“浮名”来表达类似意思的情况。
在重视实质成果和内在价值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浮誉”可能会被视为一种负面现象,因为它强调了表面的、不真实的一面。
“浮誉”这个词可能会引起人们对虚伪、不真诚的负面情感反应,因为它暗示了一种缺乏深度和真实性的状态。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某些人或组织因为短暂的、表面的成功而获得赞誉,但这种赞誉很快就会因为缺乏实质内容而消失。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浮誉”来描绘那些转瞬即逝的荣耀,如:“浮誉如晨露,朝阳一出即消无。”
由于“浮誉”涉及到视觉上的表面和不稳固,可以联想到那些易碎的装饰品或短暂的烟花表演。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这种表面的、不真实的声誉,例如英语中的“fleeting fame”或“surface praise”。
“浮誉”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提醒我们在评价人或事物时,应该注重实质而非表面。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概念和情感。
1.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2.
【誉】
(形声。从言,舆(yù)声。本义:称赞,赞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誉,偁也。 、 《墨子经》-誉名美也。 、 《周书·谥法》-状古述今曰誉。 、 《礼记·表记》-君子不以口誉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佞誉诬谀。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誉之则以为忧。
【组词】
誉人、 誉谀、 誉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