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48: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48:14
狼嗥狗叫 的字面意思是指狼和狗发出的声音,通常用来形容嘈杂、混乱或不和谐的声音。在比喻意义上,它常用来描述吵闹、喧嚣或不愉快的环境或情况。
狼嗥狗叫 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对狼和狗声音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组逐渐被用于比喻意义,形容各种嘈杂或混乱的情况。
在许多文化中,狼和狗的声音常被视为不祥或危险的象征。因此,狼嗥狗叫在文学和艺术中常用来表达不安或恐惧的情绪。
这个词组通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混乱、危险或不安。它可能激发人们对自然界中野生动物的恐惧或对社会动荡的担忧。
在个人经历中,狼嗥狗叫可能让人回想起在乡村夜晚听到的动物声音,或是城市中嘈杂的街头。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夜幕低垂,星辰黯淡,
狼嗥狗叫,划破寂静。
恐惧在心中悄然蔓延,
黑暗中,谁在呼唤?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夜晚森林中狼和狗的声音,或是城市街头嘈杂的场景。音乐上,可以联想到紧张或不安的音乐旋律。
在不同语言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可能使用 "howling wolves and barking dogs" 来表达类似的意境。
狼嗥狗叫 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组,能够有效地传达嘈杂、混乱或不安的情绪。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1.
【狼】
(形声。从犬,良声。本义: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狼,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 、 《诗·齐风·还》-并驱从两狼兮。
2.
【嗥】
吼叫。
【引证】
《说文》-嗥,咆也。
字又通“号”。
【引证】
《孔子家语·好生》-亡乌嗥之弓。
【组词】
嗥嘶、 嗥吠、 嗥嗥、 嗥呼
3.
【狗】
(形声。从犬,句(gōu)声。本义:犬。原指小犬。后为狗犬的通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狗,犬也。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 《易·说卦传》-艮为狗。 、 《春秋·考异郵》。注:“狗,斗之精所生也。”-故斗运狗三月而生也。 、 《史记·秦本纪》-以狗御蛊。 、 《礼记·曲礼上》。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效犬者左牵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
4.
【叫】
(形声。本义:呼,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叫,嘑也。 、 《诗·小雅·北山》-或不知叫号。 、 《楚辞·疾世》。注:“急呼也。”-叫我友兮配耦。 、 张衡《思玄赋》-叫帝阍使辟扉兮。 、 唐·杜牧《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
【组词】
叫命、 叫聒、 叫号、 叫头、 叫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