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0:4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0:48:56
“狼奔兔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狼在奔跑,兔子在逃脱。这个成语比喻事物迅速而混乱地移动或逃离,通常用来形容场面混乱或人们匆忙逃离的情景。
在文学作品中,“狼奔兔脱”常用来形容战争、灾难或紧急情况下的混乱场面。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快速而混乱的活动,如市场崩溃时的股票交易。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灾难管理,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紧急疏散或战术撤退。
同义词“鸡飞狗跳”同样形容混乱无序的场面,但“狼奔兔脱”更强调速度和混乱的程度。反义词则描述有序和有组织的状态。
“狼奔兔脱”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对自然界动物行为的观察和比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人类活动中的混乱和匆忙。
在**文化中,狼和兔子都是常见的动物形象。狼通常象征着野性和危险,而兔子则象征着敏捷和脆弱。因此,“狼奔兔脱”这个成语在描述混乱和危险的情况时,也隐含了对生存本能的强调。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混乱。它让我联想到紧急情况下的无序和人们的恐慌。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描述一场突发的火灾时使用过“狼奔兔脱”这个成语,形容人们匆忙逃离的情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狼奔兔脱,城市的灯火,在慌乱中闪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在混乱中奔跑的场景,背景是模糊的街道和闪烁的灯光。听觉上,可能伴随着尖叫声和急促的脚步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ike a bat out of hell”,形容某人或某物以极快的速度逃离或移动,但这个表达更多强调速度而非混乱。
“狼奔兔脱”这个成语在描述混乱和紧急情况时非常有力。它不仅传达了速度和混乱,还隐含了对生存本能的描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
1.
【狼】
(形声。从犬,良声。本义: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狼,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 、 《诗·齐风·还》-并驱从两狼兮。
2.
【奔】
直往;趋向。
【引证】
《红楼梦》-只见那边两骑马直奔凤姐车来。
【组词】
直奔实验室
竭尽全力。
【引证】
明·汤显祖《牡丹亭》-(旦)娘,你女儿不幸,作何处置?(老)奔你回去也,儿。
【组词】
他是奔六十的人了
3.
【兔】
(象形。象踞后其尾形。本义:哺乳类动物,通称兔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其兽前足短后足长,俗字作菟。-兔,兽名。象踞后其尾形。 、 《论衡·奇怪》-兔舐毫而孕,及其生子,从口而出也。 、 《诗·召南·兔置》-肃肃兔罝。 、 《礼记·曲礼》-兔曰明视。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 、 、 、 《乐府诗集·木兰诗》-雄兔脚扑朔。 、 、
4.
【脱】
(形声。从肉,兑(duì)声。本义:肉去皮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脱,消肉臞也。 、 《尔雅》-肉去骨曰脱。 、 《礼记·内则》-肉曰脱之,鱼曰作之,枣曰新之。 、 《列子·天瑞》-其状若脱。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筋骨尽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