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0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06:58
“匪盗”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那些进行非法活动,如抢劫、盗窃等的人。它通常用来描述那些违法乱纪、侵犯他人财产和权益的犯罪分子。
在文学作品中,“匪盗”可能被用来描绘反面角色,如《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他们在某些语境下也被称作“匪盗”,但他们的行为有时被赋予了正义的色彩。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带有强烈的贬义,用于谴责那些不法之徒。在专业领域,如法律和犯罪学,“匪盗”可能被更精确的术语所替代,如“抢劫犯”或“盗窃犯”。
同义词:盗贼、强盗、劫匪 反义词:警察、守法公民、英雄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具体行为的侧重点。例如,“盗贼”更侧重于盗窃行为,而“强盗”则强调暴力抢劫。
“匪盗”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匪”字原意为“非”,引申为“不正”,“盗”字则直接指盗窃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其使用频率和语境有所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匪盗”往往被视为社会的毒瘤,但在某些历史时期,如《水浒传》中,一些“匪盗”被赋予了反抗压迫的英雄形象。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仍然带有强烈的负面色彩,用于描述那些危害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
“匪盗”这个词通常会引起人们的恐惧和厌恶,因为它与暴力和财产损失相关联。在个人思维和表达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强调法律和秩序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匪盗”这个词,但如果我在新闻中听到有关抢劫或盗窃的报道,我可能会用这个词来描述那些犯罪分子。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匪盗的脚步悄然,星光不语,唯余风声。”
想象一幅画面:夜晚的街道,阴影中隐约可见几个身影,风声和远处警笛的声音交织,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匪盗”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匪盗”可以对应为“bandit”或“robber”,这些词汇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负面含义,但在某些文学作品中,如《罗宾汉》,“bandit”有时也被赋予了正义的色彩。
通过对“匪盗”这个词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和含义。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不仅涉及法律和道德的讨论,还反映了社会对犯罪行为的普遍态度。
1.
【匪】
(形声。从匚(fāng),盛物之器。非声。本义:“篚”的古字。竹器,形似竹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者盛币帛以匪,其器椭方。-匪,器似竹筐。 、 《周礼·肆师》-共设匪瓮之礼。
2.
【盗】
(会意。甲骨文字形,意思是:看到人家的器皿就会贪婪地流口涎,存心不善。本义:盗窃,偷东西)。
同本义。
【引证】
、 《荀子·脩身》-窃货曰盗。 、 《庄子·山水》-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 《左传·文公十八年》-盗器为奸。 、 《荀子·不苟》-盗名不如盗货。 、 《史记·魏公子列传》-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齐国人善盗乎?
【组词】
偷盗、 盗跖下惠、 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