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23: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23:08
呈示:该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将某物展示出来,供人观看或了解。基本含义是指公开地展示或呈现某物,以便他人能够看到、理解或评估。
“呈示”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官方文件或物品的递交和展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涵盖了各种形式的展示和呈现。
在东方文化中,“呈示”常与礼仪和尊重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正式场合或官方活动中。在西方文化中,这个词更多地与教育和展示相关联。
“呈示”这个词给人一种正式和庄重的感觉,常与权威、专业和认真联系在一起。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精心准备的演讲、展览或教学活动。
在大学期间,我曾参与一个项目,需要向教授和同学们呈示我们的研究成果。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也加深了我对团队合作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将“呈示”用于描述自然景观的美丽:
晨曦初露,大地呈示着生机与希望, 万物复苏,生命在晨光中绽放。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廊中艺术品呈示的场景,每件作品都精心布置,吸引着观众的目光。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一场音乐会,指挥家呈示着乐曲的情感和节奏。
在英语中,“呈示”可以对应为“present”或“display”,但“present”更多用于描述正式的演讲或展示,而“display”则更侧重于物品的展示。
“呈示”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适用于多种语境和领域。它不仅用于描述物品的展示,还涉及情感、文化和教育的层面。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灵活运用“呈示”这个词,能够提升我的沟通效果和表达的深度。
1.
【呈】
(形声。从口,壬(tǐng)声。本义: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呈,平也。
2.
【示】
(会意。小篆字形,“二”是古文“上”字,三竖代表日月星。甲骨文本作“T”,象祭台形。“示”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其义多与祭祀、礼仪有关。本读(qí)。本义:地神。引申义:让人看,显示)。
显现;表示。
【引证】
《华严经音义》-示,现也。 、 《说文》。古文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 《苍颉篇》-示,现也。 、 《战国策·秦策》-武王示之病。 、 《楚辞·怀沙》-穷不得所示。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 《三国演义》-斩使以示威。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
【组词】
示像、 示疾、 示现、 示贬于褒、 示重、 示问、 示俭、 示优、 示惩、 示怀、 示导、 示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