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5:53
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
与乡人立,见其冠不正,望望然,惭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
他一口拒绝,~。
1.
【避】
(形声。从辵(chuò),辟声。本义:躲开,回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避,回也。 、 《苍颉篇》-避,去也。 、 《国语·周语》-无乃实有所避。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清·周容《芋老人传》-有书生避雨檐下。
【组词】
避风雨;避秦、 避言、 避宅
2.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3.
【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名》-若,顺也。 、 《诗·鲁颂·阙宫》-万民是若。 、 《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 、 《易·观》-有孚禺若。 、 《书·尧典》-钦若昊天。 、 《左传·宣公三年》-不逢不若。
【组词】
若时、 若淑
4.
【浼】
沾污;玷污。
【引证】
《说文》-浼,污也。从水,免声。 、 《淮南子·人间训》-所浼者多矣。 、 《孟子·公孙丑上》-尔焉能浼我哉?
【组词】
浼渎
买;换取。
【引证】
明·汤显祖《紫钗记》-到花月三更一笑回,春宵一刻千金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