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9:33
词汇“予宁”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经过查询,这个词组可能来源于古代汉语,但在现代汉语中几乎没有使用。因此,对于这个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将受到一定的限制,因为缺乏现代语境和广泛的使用实例。
由于“予宁”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我们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基本定义。在古代汉语中,“予”可以表示“我”或“给予”,而“宁”可以表示“宁愿”或“安宁”。因此,“予宁”可能是一个古文表达,意指“我宁愿”或“给予安宁”。
由于缺乏现代使用实例,我们无法讨论“予宁”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在古代文学中,这个词组可能出现在表达个人意愿或情感的语境中。
由于“予宁”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以下是假设性的古代汉语例句:
同义词:宁愿、宁可 反义词:不宁、不愿
“予宁”可能来源于古代汉语,但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这个词组的演变可能受到了语言简化和标准化过程的影响。
在古代文化中,“予宁”可能用于表达个人的坚定意志或情感选择。在现代社会中,这个词组已经不再流行,因此其文化和社会背景意义已经淡化。
由于“予宁”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它可能带有一种古雅、坚定或悲壮的情感联想。
由于“予宁”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个人应用的例子非常有限。在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组。
在创作中,可以将“予宁”用于表达一种古代的、坚定的情感或选择,例如在历史小说或诗歌中。
由于“予宁”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它可能带来一种古代、庄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类似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氛围。
由于“予宁”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和使用情况无法进行有效比较。
“予宁”作为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汉语的历史和文化深度。在学习汉语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演变和文化背景。尽管在日常交流中不常用,但在文学和历史研究中,这样的词汇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
1.
【予】
(指事。象两手相与之形。本义:授予;给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予,推予也。象相予之形,谓手拔。 、 《广雅》-予,与也。 、 《淮南子·本经》-予之与夺也。 、 《诗·小雅·干旄》-君子来朝,何锡予之? 、 《荀子》-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组词】
予宁、 予齿去角、 予赐、 予归、 予夺生杀、 予决
2.
【宁】
贮藏;积聚。本作“宁” 同: 贮
【引证】
《说文》。按,与貯略同。-宁,办积物也。象形。 、 《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唐·李善注:“‘伫’与‘宁’同。”-惠风伫芳于阳林,醴泉涌溜于阴渠。
久立。后作“佇、竚”,简化为“伫”。
【引证】
《礼记·曲礼》-天子当宁而立。 、 《国语·楚语》-位宁有官司之典。 、 江永《乡党图考》-以人君门外有正朝,视朝则于此宁立故耳。
【组词】
宁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