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4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42:43
“予夺”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予”和“夺”。字面意思上,“予”表示给予、授予,而“夺”表示夺取、剥夺。结合起来,“予夺”通常指的是给予和剥夺的行为,或者指权力、资源的分配和收回。
在不同的语境中,“予夺”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予夺”作为一个复合词,其构成部分“予”和“夺”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给予和剥夺的复合概念。
在**传统文化中,“予夺”常常与权力和地位联系在一起,反映了社会等级和权威的观念。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于讨论公平和正义的问题。
“予夺”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权力游戏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它可能引起人们对公平和正义的思考,以及对权力滥用的担忧。
在个人经历中,“予夺”可能与工作中的晋升和降职、奖励和惩罚等情境相关。例如,一个团队成员因为表现优异而获得晋升,或者因为失误而被降职。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予夺”来表达命运的无常:
命运之手,予夺无常, 今日荣华,明日荒凉。
视觉上,“予夺”可能让人联想到天平或权杖,象征着权力的平衡和失衡。听觉上,这个词可能与法庭的判决声或领导者的命令声相关联。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grant and revoke”,它们在概念上与“予夺”相似,但在使用和文化背景上有所不同。
“予夺”是一个富有深度的词汇,它不仅涉及语言的表面意义,还触及了权力、公平和正义等深层社会和文化议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予夺”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概念和情感。
1.
【予】
(指事。象两手相与之形。本义:授予;给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予,推予也。象相予之形,谓手拔。 、 《广雅》-予,与也。 、 《淮南子·本经》-予之与夺也。 、 《诗·小雅·干旄》-君子来朝,何锡予之? 、 《荀子》-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组词】
予宁、 予齿去角、 予赐、 予归、 予夺生杀、 予决
2.
【夺】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夺,手持隹失之也。 、 《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给夺慈仁。 、 《素问·通评虚实论》-精气夺则虚。 、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荀子·富国》-勿夺农时。
【组词】
夺宗、 夺气、 夺魄、 夺胆、 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