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8 19:5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8 19:51:08
“亡魂丧魄”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失去灵魂,形容极度恐惧、惊慌失措的状态。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人在极度惊吓或恐惧时的心理状态,类似于英文中的 "frightened out of one's wits"。
“亡魂丧魄”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迷信观念,认为人的灵魂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形容极度恐惧的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灵魂和魄是人的精神组成部分,因此“亡魂丧魄”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精神状态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描述极端的心理反应。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恐怖、不安和绝望。在使用这个词汇时,往往会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层的恐惧和无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看恐怖电影时体验到了“亡魂丧魄”的感觉,那种紧张和恐惧至今难以忘怀。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幕低垂,风声鹤唳,
亡魂丧魄的呼喊,
在黑暗中回荡,
无人能逃脱这恐惧的牢笼。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黑暗森林中幽灵出没的画面,配以阴森的风声和幽灵的呼啸声,增强“亡魂丧魄”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在英文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cared to death" 或 "terrified out of one's min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极度的恐惧感。
“亡魂丧魄”这个成语深刻地描绘了人在极端恐惧下的心理状态,是汉语中富有表现力的词汇之一。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学*和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情感状态,丰富语言的表达能力。
哥哥你宽肺腑,休间阻,我教他亡魂丧魄,认个贤。
1.
【亡】
古同“无”。
没有。 同: 无
【引证】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 、 《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 《汉书·李广苏建传》-自苦亡人之地。 、 、 《后汉书·列女传》-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2.
【魂】
(形声。从鬼,云声。本义:灵魂,古人想象的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魂,阳气也。 、 《左传·昭公七年》-人生始化为魄,既生魄,阳曰魂。 、 《韩诗·出其东门》-聊乐我魂。 、 《论衡·纪妖》-魂者,精气也。 、 《易·系辞》-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 《灵枢经》-随神而来往者谓之魂。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魂去尸长留。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魂悸以魄动。
【组词】
魂识、 魂气、 魂骸、 魂质
3.
【丧】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喪,亡也。 、 《易·坤》。马注:“失也。”-东北丧朋。 、 《诗·大雅·皇矣》-受禄无丧。 、 《礼记·檀弓》-问丧无夫子乎。又,丧人无以为宝。 、 《国语·周语》-宣王既丧南国之师。 、 《孟子·告子上》-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韩非子·五蠹》-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
【组词】
丧明、 丧检、 丧履、 丧精、 丧心、 丧志、 丧律、 丧师、 丧师辱国、 丧资
4. 【魄】 ——“落魄”的“魄”的又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