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39: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39:40
“亡阳”是一个中医术语,指的是阳气衰竭的状态。在中医理论中,阳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能量,与阴气相对,共同维持人体的平衡。当阳气过度消耗或无法生成时,就会出现亡阳的症状,如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搏微弱等。
“亡阳”一词源自中医经典文献,如《黄帝内经》等,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这个词逐渐被广泛接受并用于描述特定的病理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阴阳平衡被视为健康的基础。因此,“亡阳”这一概念反映了中医对生命能量平衡的重视。
“亡阳”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和不安的感觉,因为它直接关联到生命的脆弱和疾病的严重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长辈因阳气不足而身体虚弱,通过中医调理逐渐恢复健康。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秋风萧瑟,落叶归根,亡阳之躯,何以续命?”
在西方医学中,类似的病理状态可能被描述为“生命体征下降”或“器官功能衰竭”,但缺乏“亡阳”这样具有文化特色的表达。
“亡阳”这个词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病理状态,也反映了中医对生命能量平衡的深刻理解。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专业术语有助于我更准确地理解和描述相关的健康问题。
1.
【亡】
古同“无”。
没有。 同: 无
【引证】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 、 《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 《汉书·李广苏建传》-自苦亡人之地。 、 、 《后汉书·列女传》-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2.
【阳】
(形声。从阜,昜(yáng)声。从阜,与山有关。本义:山南水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阳,高明也。 、 《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山南为阳,水北为阳。 、 《尔雅》-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 、 《周礼·柞氏》。注:“生于山南为阳木。”-利刊阳木而火之。 、 《列子·汤问》-河阳之北。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华山之阳。 、 清·姚鼐《登泰山记》-阳谷皆入汶。 、
【组词】
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河之北、 阳陆、 阳濒、 阳林、 阳木、 阳柯、 阳崖、 阳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