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2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27:55
奉纳(ほうのう)是一个源自日语的词汇,字面意思为“奉献”或“供奉”。它通常指的是将物品、金钱或某种形式的敬意献给神明、寺庙、神社或其他神圣的场所。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奉纳也可以指对某人或某机构的尊敬和贡献。
在日本的**和文化语境中,奉纳是一个常见的概念。例如,在神社或寺庙中,人们可能会奉纳金钱(称为“赛钱”)或物品(如食物、酒、绘画等)作为对神明的敬意。在文学作品中,奉纳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虔诚的行为,表达对神或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在口语中,奉纳可能被简化为“奉献”或“供奉”的意思。
“奉纳”一词源自日语,由“奉”(ほう,意为“奉献”或“尊敬”)和“纳”(のう,意为“收纳”或“接受”)组成。在古代日本,奉纳是一种常见的**和社会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贡献和尊敬行为。
在日本文化中,奉纳是一种表达敬意和感谢的方式。它不仅限于**场合,也可以在社会和家庭中看到。例如,孩子们可能会奉纳他们的成绩单给父母,以示对父母的尊敬和感谢。在商业环境中,奉纳也可能指的是对客户或合作伙伴的特别礼物或服务。
奉纳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尊敬和虔诚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一种和谐的社会关系和对他人的尊重。在个人层面,奉纳可能激发一种感恩和回报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奉纳的概念可以应用于多种情境。例如,一个人可能会选择在特殊的日子(如生日或纪念日)奉纳时间给家人,或者在工作中奉纳额外的努力以提高团队的表现。
在诗歌中,奉纳可以被用来象征性地表达对自然或宇宙的敬畏:
晨曦初现,我奉纳 心灵的纯净,于无垠的天际 愿每一缕阳光,都是我 对生命深沉的敬意
奉纳的概念可以通过视觉艺术(如绘画、雕塑)和音乐(如**音乐、传统乐器演奏)来表达。例如,一幅描绘人们在神社前奉纳的画作,或是一首表达对神明敬意的传统日本歌曲,都能唤起人们对奉纳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和概念也存在。例如,在教文化中,“奉献”(offering)和“供奉”(sacrifice)是常见的概念。在印度教和中,“供奉”(puja)和“布施”(dana)也是重要的**行为。
奉纳是一个充满文化深度和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在日本的**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在个人和集体的表达中发挥着作用。通过理解和应用奉纳的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中的尊敬和贡献行为。
1.
【奉】
(会意。小篆字形,从手,从収(gǒng,双手),最上面像一串玉或树盖子。是用手捧物的意思。本义:两手恭敬地捧着 同: 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奉,承也。 、 《礼记·檀弓下》-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 《汉书·蒯通传》-常山王奉头鼠窜。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愿奉璧往使。 、 《战国策·燕策》-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组词】
奉书;奉地图;奉手
2.
【纳】
(形声。从糸(mì),内声。本义:丝被水浸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纳,丝湿纳纳也。 、 刘向《九叹·逢纷》-衣纳纳而掩露。
【组词】
纳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