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5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55:08
取偿(qǔ cháng)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取得补偿”或“获得赔偿”。它通常指的是在遭受损失或伤害后,通过法律或其他途径获得相应的经济或物质上的补偿。
取偿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取”(取得)和“偿”(补偿)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偿”字已有补偿、偿还的含义,而“取”字则表示取得或获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取偿”这一词汇,用以表示获得补偿的行为。
在许多文化中,取偿被视为一种正义的体现,尤其是在法律体系中。它强调了个人或集体在遭受不公或损失后,有权通过合法途径获得应有的补偿。
取偿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正义感和满足感。它让人联想到通过努力和坚持最终获得公正结果的情景,给人以希望和激励。
在日常生活中,取偿的概念可能体现在个人维权的过程中,比如在购物时遇到欺诈行为,通过投诉或法律途径获得赔偿。
在诗歌中,可以将“取偿”融入到描述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情节中:
在黑暗的深渊,正义无声,
取偿的火焰,终将燃起。
取偿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上的锤声,或者是获得赔偿后人们脸上的笑容。视觉上,可能会想到法律文件或支票。
在英语中,与“取偿”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recompense”或“compensation”。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都强调了补偿和赔偿的概念。
取偿是一个在法律和日常生活中都非常重要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个人或集体在遭受损失后寻求正义的权利,也体现了社会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取偿”这个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与赔偿和补偿相关的事务。
1.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2.
【偿】
(形声。从人,赏声。本义:归还,赔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偿,还也。 、 《广雅》-偿,复也。 、 《左传·僖公十五年》-西邻责言不可偿也。 、 《战国策·齐策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组词】
偿债、 偿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