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0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00:57
词汇“烟邑”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烟邑”一词的字面意思并不明确,它可能是由“烟”和“邑”两个字组合而成。其中,“烟”通常指烟雾,而“邑”则指城镇或城市。结合起来,“烟邑”可能指的是被烟雾笼罩的城市或城镇。
由于“烟邑”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被工业烟雾覆盖的城市,带有一定的诗意或象征意义。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几乎不会被使用。
由于“烟邑”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的信息非常有限。它可能是由文学创作者或特定语境下创造出来的词汇,用以表达特定的意境或情感。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社会背景下,“烟邑”这样的词汇可能被用来象征工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反映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烟邑”这个词可能带给人一种沉重、压抑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污染、健康问题和环境破坏。
由于“烟邑”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较小。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烟邑”来描绘一个被工业污染的城市,如:“烟邑之上,星辰黯淡,人们的呼吸,沉重如铅。”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被浓烟覆盖的城市景象,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工厂的轰鸣声和烟囱的排放声。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意境可以通过其他词汇或表达方式来传达。
“烟邑”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可以作为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用来表达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和忧虑。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意境。
1.
【烟】
(形声。从火,因声。本义:物质因燃烧而产生的气体)。
同本义。
【引证】
陆机《连珠》-火壮则煙微。 、 《后汉书·蔡邕传》-煙炎之毁熸。 、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烟焰迷漫。 、 明·刘基《卖柑者言》-烟扑口鼻。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烟炎张天。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烟焰雾雨。 、 唐·杜牧《阿房宫赋》-烟斜雾横(互文,表烟雾斜横。斜 横:升腾缭绕)。
【组词】
烟火邻居、 烟扛扛、 烟爨、 烟蓬、 烟祀、 烟尘、 烟井、 烟火、 烟焰、 夕烟、 风烟、 油烟;炊烟
2.
【邑】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为囗(wéi),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合起来表城邑。“邑”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本义:国)。
古代称侯国为邑。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敞邑。古国邑通称。”朱骏声通训定声:“《书》‘西邑夏’、‘天邑商’、‘大邑周’,皆谓国。”-邑,国也。 、 《左传·僖公四年》-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
【组词】
敝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