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5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57:32
取则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从中选取规则或原则。基本含义是指在众多选项或可能性中选择一个作为标准或指导。
在文学中,取则 可能用于描述作者从多种文学传统或风格中选择一种作为创作的基础。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于日常对话,表示在不同选择中做出决定。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管理学,取则 可能指选择特定的法律原则或管理策略。
同义词中,“选择”强调的是从多个选项中挑选,而“采纳”和“采用”则更多指接受并应用某项建议或方法。反义词则表示不接受或不使用。
取则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取”和“则”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则”常用来表示规则或原则,因此“取则”即是从中选取规则的意思。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法律或规则,也用于更广泛的决策和选择情境。
在文化中,取则** 强调的是在众多可能性中选择最合适或最有利的原则或方法。这种思维方式体现了中庸之道和实用主义的价值观。
取则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理性和谨慎。它让我联想到在复杂情况下做出明智选择的场景,这种选择往往需要深思熟虑和权衡利弊。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需要在不同的选项中取则。例如,在选择职业道路时,我取则了那些既能满足我的兴趣又能提供稳定收入的职业。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取则:
在繁星点点的夜空,我取则
那一颗最亮的星,作为我的指引。
取则 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一个决策者在众多图表和数据中选择最佳路径的场景。视觉上,这可能是一个充满图表和指标的房间;听觉上,可能是键盘敲击和数据分析的声音。
在英语中,取则 可以对应为“adopt a principle”或“choose a guideline”。在不同文化中,选择原则或方法的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是相似的。
取则 这个词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在于它强调了在复杂情况下做出明智选择的能力。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有助于我在专业和个人生活中做出更好的决策。
1.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2.
【则】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则,等画物也。 、 《尔雅》-则,法也;则,常也。 、 《管子·七法》-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 、 《周礼·大司马》-均守平则。 、 《周礼·太宰》-法则以驭其官。 、 《周礼·太史》。注:“亦法也。”-掌则以逆都鄙之治。 、 《诗·大雅·庶民》-有物有则。 、 《管子·形势》-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
【组词】
则天、 则度、 则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