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5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3:16
孤篷:字面意思是指单独的、无人陪伴的船帆。基本含义通常用来比喻孤独无助的状态或情境。
“孤篷”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单独的船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比喻孤独无助的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孤独常常被赋予一种诗意和哲理,如“孤篷”常用来表达一种超脱世俗、独自面对生活的态度。
“孤篷”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孤独、无助和漂泊。它让人联想到广阔无垠的大海和独自航行的船只,引发对人生旅途的深思。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独自旅行中感到自己就像一片孤篷,虽然孤独,但也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成长。
诗歌:
在无边的海洋上,我是一叶孤篷,
随风飘荡,寻找着彼岸的光芒。
孤独中,我学会了坚强,
在每一次风浪中,我更加坚定地航行。
视觉:想象一片广阔的海面上,一艘小船独自航行,船帆在风中飘扬,形成一幅孤独而美丽的画面。 听觉:海浪拍打船身的声音,风穿过帆布的呼啸声,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宁静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lone sail”或“a solitary sail”,用来形容孤独的船帆,但其文化内涵和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不同。
“孤篷”这个词汇不仅描绘了孤独无助的状态,还蕴含了坚强和自我探索的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供了一种深刻的比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孤独与自由的复杂情感。
1.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2.
【篷】
(形声。从竹,逢声。本义:车船等用以遮蔽风雨和阳光的设备。用篾席或布制成)。
同本义。
【引证】
明·魏学洢《核舟记》-篛篷覆之。
【组词】
篷舟、 篷船、 篷厂、 篷声、 篷庐、 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