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3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36:50
“军临城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军队已经到达城墙之下。基本含义是指敌军已经逼近,形势非常危急,常用来形容战事紧迫或面临极大的压力和威胁。
“军临城下”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战争的实际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比喻各种紧急或危机的情况。
在**传统文化中,战争和防御是重要的主题,因此这个成语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战争和危机的普遍关注。
这个成语常常带有一种紧张和紧迫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和生死的抉择,同时也激发人们对勇气和智慧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面临巨大压力或挑战的情况,比如工作上的重大项目或个人生活中的重要决策。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军临城下夜,星光冷如霜。将士心未寒,誓言守故乡。”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城墙下军队列阵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紧张激烈的战争音乐,增强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enemy at the gates”,虽然不完全对应,但传达了类似的紧迫感和威胁。
“军临城下”这个成语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现代语言表达中也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比喻。它帮助我们理解和表达面临危机时的紧张和决心,是语言学*和表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
元帅~,将至壕边,觑南唐一鼓而下也。
1.
【军】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军,圜围也。 、 《广雅》-军,围也。 、 《国语·晋语》-军于庐柳。
2.
【临】
哭(很多人哭,或聚众哭,为丧事而悲痛哭泣)。
【引证】
《集韵》-临,哭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国人大临,守陴者皆哭。 、 《史记·高祖本纪》-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 、 《汉书·文帝纪》-遗昭曰,无发民哭临宫殿中
3.
【城】
(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同本义 。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引证】
《说文》-城,所以盛民也。 、 《礼记·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 、 《史记·田单列传》-使老弱女子乘城。 、 《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天子周城,诸侯轩城。”-百雉而城。 、 《谷梁传·隐公七年》-城为保民为之也。 、 《墨子·七患》-城者,可以自守也。 、 唐·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组词】
城内;城外;万里长城;城守、 城曲、 城铺、 城堵
4.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