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0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03:22
“千里不绝”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距离非常远,但仍然连续不断。它通常用来形容某种事物或现象在空间上延伸得很远,且没有中断。
在文学中,“千里不绝”常用来形容壮丽的自然景观,如山脉、河流等,强调其辽阔和连绵不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种情感或关系的持久性,如“我们的友谊千里不绝”。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环境科学中,它可能用来描述生态系统的连续性或物种分布的广泛性。
同义词中,“连绵不断”强调连续性,“绵延不绝”强调延伸的长度,“一望无际”强调视野的广阔。反义词则表达了中断或不连续的概念。
“千里不绝”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观,由“千里”和“不绝”两个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千里”常用来形容极大的距离,“不绝”则表示不中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强调事物的连续性和广泛性。
在**文化中,“千里不绝”常与自然景观和历史传承联系在一起,强调事物的持久性和连续性。它也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深厚关系,如友情、亲情等。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宏伟和持久。它让我联想到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情感纽带,影响我对事物的看法和表达方式。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千里不绝”来形容我与远方朋友之间的友谊,尽管我们相隔甚远,但我们的联系从未中断。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山川千里不绝,岁月悠悠,情谊长存。”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连绵不断的山脉或河流的画面。结合音乐,我可以联想到悠扬的旋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持久。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ndless”或“unbroken”,但它们没有“千里不绝”那种强调距离和连续性的双重含义。
“千里不绝”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事物的连续性和广泛性。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词汇的理解更加全面,也更能灵活运用它来丰富我的表达。
今胡数涉北河之外,上覆飞鸟,下不见伏菟,斗城不休,救兵不止,死者相随,辇车相属,转粟流输,千里不绝。
金川地方山高林密,河湖纵横,烟瘴~。
1.
【千】
(形声。从十,人声。本义:数目。十百为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千,十百也。
【组词】
千夫、 千门、 千社、 千祀、 总数为一千、 千乘、 千载
比喻数甚大;许许多多。
【引证】
陆机《文赋》。注:光色盛貌。”-清丽千眼。
【组词】
千千、 千般、 千寻、 千钟、 千万劫、 千式百样、 成千上万、 白发三千丈、 千丁、 千人坑、 千山、 千百、 千帆、 千和、 千指、 千品、 千度、 千衲、 千骑、 千颦
2.
【里】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衣外曰表。-裏,衣内也。 、 《谷梁传·宣公九年》注-襦在裏也。 、 《诗·小雅·小弁》-不罹于裏。 、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组词】
里衣、 里外发烧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绝】
(会意。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绝,断丝也。 、 《史记》-冠缨索绝。
【组词】
绝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