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2:34: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2:34:41
“武神”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武力的神”或“战斗的神”。它通常指的是在神话、传说或虚构作品中,具有超凡武力、战斗技巧或领导能力的神祇或英雄形象。
在文学中,“武神”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在战斗中展现出非凡勇气和力量的角色,如《封神演义》中的哪吒。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在体育竞技或格斗比赛中表现出色。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武术界,“武神”可能被用来尊称那些在战斗技巧或战术上有卓越贡献的人物。
“武神”一词源自古代对战争和武力的崇拜,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演变成一个泛指在战斗中表现卓越的神祇或英雄的词汇。在不同的文化和**中,“武神”的形象和意义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武力和战斗的重要性。
在许多文化中,“武神”被视为保护者和战士的象征,如北欧神话中的奥丁和希腊神话中的阿瑞斯。在现代社会,这个词可能被用来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展现出勇气和力量。
“武神”一词往往带有一种崇高和敬畏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英勇、力量和无畏。这个词也可能激发人们对战斗和胜利的渴望。
在观看武术比赛时,我曾听到解说员用“武神”来形容一位表现出色的选手,这让我对这位选手的技艺和勇气产生了极大的敬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武神”:
在战火纷飞的天际, 武神挥舞着雷霆之剑, 他的目光如炬, 照亮了黑暗中的希望。
想象一位身披战甲、手持巨剑的武神形象,伴随着战鼓的轰鸣和战士的呐喊,这种视觉和听觉的联想能够激发人们的战斗激情和勇气。
在不同文化中,“武神”的概念有所不同。例如,在北欧神话中,奥丁不仅是智慧之神,也是战争之神;而在日本神话中,须佐之男命被视为武神。
“武神”一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代表了武力和战斗的象征,也激发了人们对勇气和力量的追求。通过对这个词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
2.
【神】
(会意。从示申。“申”是天空中闪电形,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故称之为神。本义:神灵)。
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
【引证】
《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 《周礼·大司乐》。注:“谓五帝及日月星辰也。”-以祀天神。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阳之精气曰神。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组词】
神司、 神会、 神祗、 神浒、 神馆、 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