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2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22:55
晏然自若 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在困境或紧张的情况下依然保持镇定,不慌不忙,心态平和。字面意思可以拆解为“晏然”(平静、安详的样子)和“自若”(自然、不拘束的样子)。
在文学作品中,晏然自若 常用来形容主人公在面对重大挑战或危机时的冷静态度,如历史小说、武侠小说等。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某人面对压力时的表现时,可以用来表达一种赞赏。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管理学,这个词组可以用来描述一种理想的心理状态或领导风格。
同义词:镇定自若、泰然处之、从容不迫 反义词: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心慌意乱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细微差别上,晏然自若 更强调内心的平静和外在的自然,而镇定自若 和泰然处之 则更多强调情绪的稳定和应对的从容。
晏然自若 的词源较为古典,源自古代文人的笔记和诗词,用以描述人物的心理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组在现代汉语中依然保留其古典的韵味,但使用频率可能不如一些更通俗的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晏然自若** 体现了一种儒家所倡导的中庸之道和道家所追求的自然无为。在现代社会,这个词组也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在压力下仍能保持冷静和理性的人。
晏然自若 给人以稳重、可靠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一种成熟和智慧的形象。在表达时,这个词组能够传递出一种深沉和内敛的气质。
在个人经历中,晏然自若 可能用于描述自己在面对重大考试或工作面试时的内心状态,或者用来赞美身边的朋友在压力下的表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他晏然自若,心如止水。
晏然自若 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坐在风雨中,面带微笑,神情自若。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平静的流水声或轻柔的风声。
在英语中,晏然自若 可以对应为 "calm and composed" 或 "unflappable",这些表达在西方文化中也用来描述类似的冷静态度。
晏然自若 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理想的心理状态,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内在修养和外在表现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深度和韵味。
南阳太守张咨,闻军至,晏然自若。
1.
【晏】
(形声。从日,安声。本义:晴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晏,天清也。 、 《小尔雅》-晏,明也。 、 杨雄《羽猎赋》。注:“无云之处也。”-于是天清日晏。 、 《淮南子·缪称》。注:“无云也。”-鶤日知晏阴蜡知雨。 、 《汉书·郊祀志上集》注-日出清济为晏。
【组词】
晏日、 晏阴、 晏温
2.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
3.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4.
【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名》-若,顺也。 、 《诗·鲁颂·阙宫》-万民是若。 、 《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 、 《易·观》-有孚禺若。 、 《书·尧典》-钦若昊天。 、 《左传·宣公三年》-不逢不若。
【组词】
若时、 若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