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10: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10:41
内守: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内部保持”或“内心坚守”。它通常指的是一个人在内心深处保持某种信念、原则或情感,不受外界影响而动摇。
在文学中,内守可能用来描述一个角色在面对诱惑或压力时,依然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困难时期保持冷静和坚定。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内守可能指个体在面对外部刺激时,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稳定。
同义词:坚守、固守、坚持、保持 反义词:动摇、放弃、妥协、变节
内守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内”和“守”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内”指内部或内心,“守”指保持或守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所扩展。
在传统文化中,内守**与儒家思想中的“修身”概念相呼应,强调个人在内心深处保持道德和精神上的纯洁。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常用来强调个人在面对外部压力时保持自我。
内守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坚定和稳重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风雨中依然屹立不倒的人,他们的内心强大而坚定。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老师,他在面对职业上的诱惑时,始终内守着自己的教育理念,不为名利所动。这个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内守的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内守:
在喧嚣的世界里,我内守着宁静的心,
如同山间的清泉,不为尘世所扰。
内守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风雨中,但他的眼神坚定,不为外界所动。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些宁静而坚定的旋律,如古典音乐中的某些片段。
在英语中,内守可以对应到“inner strength”或“stay true to oneself”等表达。这些词汇在西方文化中也强调个人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内心的坚定和真实。
内守这个词汇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强调了个人在内心深处的坚定和自我保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坚定和原则,同时也让我更加欣赏那些在困难中依然保持自我的人。
1.
【内】
里面。与“外”相对。
【引证】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一室之内。 、 《世说新语·雅量》-郗犹在帐内。 、 《世说新语·贤媛》-东海家内则郝夫人之法,亲陵家内范钟夫人之礼。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一板内有重复。 、 清·姚鼐《登泰山记》-数里内无树。
【组词】
海内;关内;内牵
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物体的中间。常指国内或朝廷内。
【引证】
《论语·季氏》-动干戈于邦内。 、 汉·贾谊《过秦论》-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内,名词作状语,译时加介词“对”,为“对内”。) 、 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组词】
内叛、 内患、 内事、 内睦、 内噬、 内寇
2.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