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5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59:21
“昏礼”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源自古代汉语,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婚礼的一种形式。字面意思是指在黄昏时分举行的婚礼仪式。在古代,婚礼通常在傍晚举行,因为古人认为黄昏时分是阴阳交替的时刻,适合举行象征结合的婚礼。
在文学作品中,“昏礼”可能被用来营造一种古典、浪漫的氛围,强调婚礼的庄重和神秘。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现代人更倾向于使用“婚礼”或“结婚仪式”。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民俗学,研究者可能会使用“昏礼”来指代古代特定的婚礼*俗。
同义词“婚礼”和“结婚仪式”更现代、通用,而“昏礼”则带有更浓厚的历史和文化色彩。
“昏礼”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昏”指黄昏,“礼”指仪式。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昏礼”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被更通用的“婚礼”所取代。
在古代*,昏礼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活动,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婚姻和家庭的重视。这种俗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阴阳变化的理解和尊重。
提到“昏礼”,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典的美丽、浪漫的氛围和历史的厚重感。它唤起的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尊重。
在现代生活中,“昏礼”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出现在历史小说或影视作品中,作为营造氛围或展示文化背景的工具。
在创作一首诗或故事时,可以使用“昏礼”来描绘一个古代场景,如:“在古老的城墙下,一对新人举行了他们的昏礼,月光见证了他们的誓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婚礼的画作,新人身着传统服饰,周围是烛光和花瓣。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筝或笛子的音乐,营造出一种古典而神秘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如西方,婚礼通常在白天举行,这与古代**的昏礼形成对比。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时间和仪式的不同理解。
“昏礼”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了古代婚礼的具体形式,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在现代语言学*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昏】
(会意。从日,从氐(dǐ)省。“氐”是下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本义:黄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昏,日冥也。 、 《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虞渊,是为黄昏。 、 《诗·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 、 《楚辞·思美人》-与曛黄以为期。 、 吴均《与朱元思书》-在昼犹昏。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昏晨之往来。 、 清·袁枚《祭妹文》-风雨晨昏。
【组词】
昏旦、 昏晚、 昏黄
引申为昏暗;无光。
【引证】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漠漠向昏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过午已昏。
【组词】
昏邓、 昏邓邓、 昏曚、 昏昏
2.
【礼】
(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 《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脩五礼。 、 《礼记·王制》-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大戴礼记·本命》-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 、 清·周容《芋老人传》-邀见讲钧礼。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礼于廷。
【组词】
礼神、 礼祠、 礼诵、 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