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19:4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9:42:38
“昏着儿”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主要在北京话中使用,意指某人在某种情况下做出的不明智或错误的决定或行为。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昏暗的着法”,即在不清楚或不理智的状态下采取的行动。
在文学作品中,“昏着儿”可能用来形容小说中角色的某个关键时刻的错误决策,增加故事的戏剧性。在口语交流中,这个词常用来批评或嘲笑某人的愚蠢行为。在专业领域,如棋类比赛,可能会用这个词来形容选手在比赛中犯下的低级错误。
同义词:糊涂、愚蠢、不明智、错误 反义词:明智、正确、精明、聪明
“昏着儿”源自北京方言,其中“昏”指的是昏暗或不清楚,“着儿”在这里指的是采取的行动或策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更多人接受,并在更广泛的语境中使用。
在**文化中,批评某人的错误行为是常见的社交行为,因此“昏着儿”这样的词汇在日常交流中很常见。它反映了社会对于决策和行为质量的重视。
使用“昏着儿”这个词时,通常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如失望、不满或讽刺。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因为缺乏判断力或考虑不周而导致的糟糕后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昏着儿”来形容那些因为一时冲动或考虑不周而做出的错误决定,提醒自己在做决策时要更加谨慎。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星光昏着儿,指引迷途的旅人归家。”
视觉上,“昏着儿”可能让人联想到昏暗的灯光或模糊的视野;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低沉或模糊的声音,象征着混乱或不确定。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lunder”或“misstep”,它们在意义上与“昏着儿”相似,但文化和语境上有所不同。
“昏着儿”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错误的行为,还带有批评和反思的意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并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图。
1.
【昏】
(会意。从日,从氐(dǐ)省。“氐”是下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本义:黄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昏,日冥也。 、 《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虞渊,是为黄昏。 、 《诗·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 、 《楚辞·思美人》-与曛黄以为期。 、 吴均《与朱元思书》-在昼犹昏。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昏晨之往来。 、 清·袁枚《祭妹文》-风雨晨昏。
【组词】
昏旦、 昏晚、 昏黄
引申为昏暗;无光。
【引证】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漠漠向昏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过午已昏。
【组词】
昏邓、 昏邓邓、 昏曚、 昏昏
2.
【着】
(着为著的俗字)。
穿。
【引证】
《资治通鉴》-恂常私着胡服。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二刻拍案惊奇》-说着了小服,从西门进来了。
【组词】
着衣、 着绯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