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5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56:16
刑种:指法律规定的不同类型的刑罚,用以惩戒犯罪行为。刑种通常包括但不限于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等。
“刑种”一词源于古代法律术语,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刑种的种类和定义也在不断变化。在古代,刑罚可能更加残酷和多样化,而现代法律体系则更注重人权和教育改造。
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时期,刑种的种类和执行方式有很大差异。例如,古代中国的“五刑”(墨、劓、剕、宫、大辟)与现代的刑罚体系有显著区别。
“刑种”一词往往带有一种严肃和权威的情感色彩,与法律的威严和正义感相关联。它也可能引发对犯罪后果的恐惧和对法律公正的期待。
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刑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法律体系和犯罪后果,从而在行为上更加谨慎,避免触犯法律。
在诗歌中,可以将“刑种”作为一种象征,表达对正义和法律的思考:
在法律的殿堂,刑种如剑, 高悬于罪恶的头顶, 警示着每一个灵魂, 正义的审判,不容逃避。
在不同文化中,刑种的种类和执行方式有很大差异。例如,某些国家可能保留死刑,而其他国家则已废除。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生命权和正义的不同理解。
“刑种”是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犯罪行为的惩罚,也是对社会秩序和正义的维护。了解刑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法律的威严和正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1.
【刑】
同本义。
【引证】
《易·蒙》。注:“兑折为刑。”-利用刑人。 、 《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也。”-刑人之父子也。 、 《韩非子·二柄》-杀戮之谓刑。 、 《易·本命》-阴为刑。 、 《吕氏春秋·音律》。注:“杀也。”-阴将始刑。 、 《史记·项羽本纪》-刑人如恐不胜。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刑马作誓。 、 《史记》-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组词】
刑牛、 刑牲、 刑马
惩罚。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刑其长吏。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五人之当刑。 、 清·方苞《狱中杂记》-彼于刑者。 、 《孟子·梁惠王上》-从而刑之。
【组词】
刑吏、 刑民、 刑臣
2.
【种】
(形声。从禾,中(重)声。本义:播种;散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种,先种后熟也。 、 《诗·大雅·閟宫》-黍稷种稑。 、 《周礼·内宰》-而生种稑之种。 、 《诗·大雅·生民》-种之黄茂,实方实苞。 、 《吕氏春秋·辩土》-慎其种,勿使数,亦无使疏。 、 《礼记·月令》-仲秋乃劝种麦。 、 《梦溪笔谈·采草药》-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 、 《书·大禹谟》-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
【组词】
种田;种子、 种惠、 种祸、 种福、 种祉、 种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