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3:13
民居:指普通民众居住的房屋,通常指的是非官方、非商业性质的住宅,与宫殿、别墅等豪华住宅相对。
民居一词由“民”和“居”组成,“民”指普通民众,“居”指居住的地方。在古代汉语中,“民居”一词就已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基本含义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民居不仅是居住的场所,也是社会关系和文化传承的载体。例如,四合院作为传统民居的代表,体现了家族和谐与社会秩序。
民居常常让人联想到温馨、朴素和宁静的生活氛围。它代表了普通人的生活状态,让人感受到一种接地气的生活气息。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祖父母的老宅就是典型的民居,那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故事和回忆。
诗歌:
在岁月的长河中,
民居静静伫立,
承载着家的温暖,
诉说着平凡的故事。
视觉:想象一幅画面,古老的民居错落有致地排列在青石板路两旁,炊烟袅袅升起。 听觉:清晨,民居中传来鸡鸣和孩子们的欢笑声,构成一幅生动的乡村晨曲。
在不同文化中,民居的形式和意义各异。例如,日本的町屋、欧洲的联排别墅,虽然形式不同,但都代表了普通民众的居住方式。
民居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居住的物理空间,更承载了文化、情感和社会的多重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能够更深刻地把握和表达与普通人生活相关的内容。
1.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 、 《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民,氓也。 、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 《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 、 《左传·闵公元年》-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 、 《书·舜典》-黎民阻饥。 、 《书·盘庚上》-民不适有居。 、 《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组词】
民夫、 民户、 民居、 民服、 民宅、 民望、 民牧、 民情、 民役、 民利、 民命、 民和、 汉民;回民;藏民;民壮、 渔民;农民;牧民;民膏、 民经、 民熙物阜、 民害、 民力、 民脂、 民财、 民纪、 民祗
2.
【居】
(象形。金文字形,是“踞”的本字,象人曲胫蹲踞形。本义:蹲着)。
同本义 同: 踞
【引证】
《说文》-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俗居从足。 、 《史记》-不宜居见长者。 、 《左传》-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