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5:56
民庭:在法律领域,“民庭”通常指的是处理民事案件的法庭。它专门负责审理涉及个人、组织之间权利和义务纠纷的案件,如合同纠纷、财产权纠纷、家庭纠纷等。
“民庭”一词源于对法律机构职能的分类,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其含义和使用逐渐固定。
在法治社会中,“民庭”是维护公民权益、解决社会纠纷的重要机构。它在社会稳定和公正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民庭”可能带来一种正式、严肃甚至紧张的情感反应,因为它通常与争议和冲突相关。
个人可能在生活中遇到需要法律援助的情况,比如邻里纠纷、合同问题等,这时可能会涉及到“民庭”。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民庭的庄严厅堂,正义的剑与天秤,衡量着每一颗心的重量。”
想象一个装饰庄重的房间,法官坐在高高的椅子上,律师和当事人在下面陈述,这种场景可以与“民庭”联系起来。
在不同法律体系中,处理民事案件的机构可能有不同的名称,但其职能大致相似。
“民庭”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个社会功能的体现。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理解法律程序和社会运作机制至关重要。
1.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 、 《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民,氓也。 、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 《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 、 《左传·闵公元年》-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 、 《书·舜典》-黎民阻饥。 、 《书·盘庚上》-民不适有居。 、 《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组词】
民夫、 民户、 民居、 民服、 民宅、 民望、 民牧、 民情、 民役、 民利、 民命、 民和、 汉民;回民;藏民;民壮、 渔民;农民;牧民;民膏、 民经、 民熙物阜、 民害、 民力、 民脂、 民财、 民纪、 民祗
2.
【庭】
(形声。从广,廷声。广(yǎn),就山岩架成的屋。本义:厅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庭,宫中也。 、 《荀子·儒效》-是君子之所以骋志意于坛宇宫庭也。 、 《楚辞·刘向·九叹·思古》。注:“堂下谓之庭。”-藜棘树于中庭。
【组词】
庭落、 庭庑、 庭炬、 庭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