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8:08
火烧 这个词汇在中文里有多种含义,主要包括:
“火烧”一词源自古汉语,最初主要用于描述火的直接作用,后来逐渐扩展到比喻和食品名称。
在中国文化中,“火烧”常与紧急、危险的情况联系在一起,如“火烧眉毛”这一成语,反映了人们对紧急情况的直观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可能会用“火烧眉毛”来形容情况的紧迫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火烧云彩映天边,热情如火不夜天。”
在英语中,“火烧”可以对应为“fire”或“burn”,但在表达紧急或情绪激动时,可能需要使用其他词汇,如“urgent”或“furious”。
“火烧”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不仅在字面上描述火的直接作用,还广泛应用于比喻和日常语言中。了解和掌握这一词汇的不同用法,对于提高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
1.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2.
【烧】
(形声。从火,尧声。本义:使物着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烧,爇也。 、 《礼记·内则》。注:“烧烟,于火中也。”-雏烧。 、 《管子·轻重甲》。注:“猎而行火曰烧。”-齐之北泽烧火。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资治通鉴》-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组词】
干柴好烧;他把衣服烧了一个洞;烧葬、 烧丹炼汞、 烧糊了卷子、 烧埋钱、 烧冷灶、 烧利市、 烧琴煮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