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7:27
“火烫”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物体因高温而变得非常热,以至于触摸时会感到疼痛。基本含义通常与高温、热度和可能的伤害相关联。
在文学中,“火烫”可能用来形容情感的强烈,如“火烫的爱”表示热烈的爱情。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形容某物非常热,如“这杯咖啡火烫的,小心点”。在专业领域,如烹饪或冶金,它描述的是实际的温度状态。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具体情境的使用,例如“炽热”更多用于形容高温状态,而“火烫”则带有更强烈的触感描述。
“火烫”由“火”和“烫”两个字组成,“火”指火焰,“烫”指因高温而感到不适。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悠久,基本含义没有太大变化。
在**文化中,“火烫”常常与热情、激烈或危险的状态联系在一起,如形容一个人的情绪或某种社会现象。
“火烫”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直接的和可能的痛苦。它让我联想到火焰的炽热和不可触碰的边界。
在我小时候,有一次不小心碰到了火烫的炉子,那种瞬间的疼痛让我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她的爱情如同火烫的烈焰,燃烧着每一个夜晚。”
看到“火烫”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火焰的图像和燃烧的声音。
在英语中,“火烫”可以对应为“blazing hot”或“scalding hot”,它们在描述高温和热度方面有相似的含义。
“火烫”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不仅描述物理状态,还可以用来形容情感和心理状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描述和表达能力。
1.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2.
【烫】
(本作汤)。
以热水温物。
【引证】
《儒林外史》-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
【组词】
烫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