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0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03:36
“云愁”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一种忧郁、沉重的情感状态,如同天空中阴沉的云朵所带给人的压抑感。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云朵般的忧愁”,强调情感的深沉和难以排遣。
“云愁”这个词汇在中文里较为古典,源自对自然现象的比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用来形容人的情感状态。在古代文学中较为常见,现代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云常常与变幻无常、难以捉摸的情感状态相联系,因此“云愁”也带有一种东方美学中的忧郁色彩。
“云愁”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沉重和压抑,联想可能包括阴沉的天空、深邃的海洋或是孤独的夜晚。
在个人的写作或表达中,我可能会用“云愁”来形容一个经历重大失落或悲伤的人的情感状态,如在描述一个失去亲人的人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星辰隐匿,唯有一片云愁,悬挂在无言的天际。”
视觉上,“云愁”可能让人联想到灰蒙蒙的天空和模糊的风景;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低沉的音乐或是雨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loud of sorrow”,但在使用和情感表达上可能有所不同。
“云愁”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有其独特的情感色彩和美学价值,虽然在日常口语中不常见,但在文学和艺术表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云】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同本义。
2.
【愁】
(形声。从心,秋声。字亦作“愀”。本义:忧虑,发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愁,忧也。 、 《礼记·哀公问》-孔子愀然作色而对。 、 《荀子·脩身》-见善愀然。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乐而不荒。 、 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 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胡。 、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组词】
不愁吃,不愁穿;愁坐、 愁思、 愁绝、 愁怀勃勃、 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