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5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56:53
“名堂”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名义上的安排”或“表面的形式”。在现代汉语中,它通常用来指代某事物的具体内容、实质或结果,也可以表示花样、花样繁多或复杂的情况。
“名堂”一词的来源较为模糊,但它在中文中的使用已有较长时间。随着语言的发展,它的含义逐渐丰富,从最初的名义上的安排扩展到指代事物的实质或复杂情况。
在文化中,“名堂”常常与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对于事物本质的追求和对于复杂性的认识。
“名堂”这个词给人一种神秘和复杂的感觉,使用这个词时,往往会引发人们对于事物背后真相的好奇和探究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一些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很复杂的情况时,我们可能会说“这里面肯定有名堂”,以此来表达我们对事物深层次原因的怀疑。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花前,名堂多,情深意长,难言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复杂的迷宫图,代表“名堂”的复杂性;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旋律复杂多变的古典音乐,来体现“名堂”的多样性和深度。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hind the scenes”或“the ins and outs”,它们都用来描述事物背后的复杂性和深层次的内容。
“名堂”这个词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它不仅帮助我们表达对事物复杂性的认识,也激发了我们对事物背后真相的探究欲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名堂”这个词,可以增强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1.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
2.
【堂】
(形声。从土,尚声。“尚”有“高”义。本义: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堂,殿也。 、 《说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 、 《书·顾命》-立于西堂。 、 礼记·檀弓》。注:“堂形四方而高。”-吾见封之若堂者矣。 、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燕坐于华堂之上。 、 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华堂旅会。
【组词】
堂上、 堂下、 堂宇、 堂事、 堂阶、 堂阁、 堂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