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1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12:10
“名士”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有名望、有学问、有地位的人士,尤其是在古代社会中,特指那些在文学、艺术、政治等领域有显著成就和影响力的人物。
“名士”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名”指名声、名望,“士”指士人、学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名士”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那些有名望、有学问的人。
在**传统文化中,“名士”往往与儒家思想中的“君子”概念相联系,强调品德和学问的结合。在社会背景中,名士往往扮演着知识传播和社会引导的角色。
“名士”一词给人以高雅、博学、有修养的联想,常带有尊敬和仰慕的情感色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有幸参加一个文学讲座,主讲人是一位当代名士,他的学识和风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名士”:
春风拂面柳丝长,
名士挥毫墨香扬。
笔下江山如画卷,
千古风流一纸藏。
想象一位名士在古朴的书房中挥毫泼墨,背景音乐是古筝的悠扬旋律,这样的场景能很好地体现“名士”的意境。
在英语中,“名士”可以对应为“eminent scholar”或“distinguished gentleman”,但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的使用频率和语境可能与中文中的“名士”有所不同。
通过对“名士”一词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1.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
2.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